關注與視野
建筑設計集團:締造“中國符號”
| |||||
| |||||
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以下簡稱“建筑設計集團”),是國務院國資委直屬的從事建設領域工程設計的大型骨干科技型中央企業,目前,在亞太地區擁有13家直屬企業、40余家子企業。近年來,建筑設計集團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創新發展方式,提高發展質量,經濟效益屢創歷史新高,科學發展實現新跨越,結出累累碩果,翻開全新篇章。
深化改革,管理提升——實現集團化管理,整體上市穩步推進
面對2008年金融危機后全球嚴峻的經濟環境和國內外設計行業激烈的市場競爭,建筑設計集團不斷深化改革,進一步理順企業機制,創新發展模式,提升管理水平。
一是不斷深化機構改革,成功實現集團化管理。集團化管控架構搭建完成并不斷完善,治理結構不斷規范,管控效率不斷提高。二是摸索出具有本企業特色的管理制度和模式。近年來,逐步建立起規范有序的人力資源、全面預算、風險控制等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三是不斷創新更具競爭力和前瞻性的發展模式。集團按照“一橫兩縱”橫向拓展、縱向延伸的發展思路進行國內外市場布局:“一橫”是指通過專業領域的橫向拓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兩縱”是指推動現有業務板塊沿產業鏈上下游的縱向延伸以及強化科技創新強化對主營業務的支撐。四是建立起科學的發展體系。構建出“有科學規劃引領、有高新技術支撐、有創新能力驅動、有可靠組織保障、有先進文化促進、有社會責任督促”的“六有”發展體系。
通過持續的管理創新,企業實現了“人才+技術+資本”的三輪驅動,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整體上市步伐穩步推進。2007年—2011年,經濟業績實現跨越式增長,2011年度全年新簽合同總額67億元,是2007年的3倍,主營業務收入、應收賬款到賬等各項指標大幅提高。
轉型升級,協調發展——主業更優更強、全產業鏈良性發展
作為中國建筑設計的國家隊,建筑設計集團致力于做強做優主業,形成了在建筑設計、市政工程與城市建設等領域的技術與管理核心優勢。近年來,設計完成國家圖書館、首都博物館、國家體育場(鳥巢)和拉薩火車站等一大批標志性設計項目。其中,集團設計完成的國家體育場——“鳥巢”,突破了22項重大技術難關,被譽為21世紀世界十大建筑,成為繼故宮、長城之后新的“中國符號”。設計完成西氣東輸、南水北調和長江三峽庫區環境保護等大型燃氣與供水工程項目200余項,承擔占據全國50%市場份額的污水處理工程400多項。
同時,建筑設計集團積極踐行“綠色設計”理念,在北京未來科技城規劃項目中,運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CLEAR低碳評估方法,進行綠色規劃與控制;在重慶江北城CBD規劃項目中,充分利用區域內自然資源,完成目前世界規模最大的水源熱泵供冷供熱項目;承接了我國目前唯一省部合作共建的生態城市試點示范建設項目“涿州生態城”規劃,奠定了在生態城市建設領域的領軍地位。
截至目前,該集團已在中國130余個城市、全球50余個國家和地區完成設計項目20000余項,獲得包括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優質工程設計金獎在內的省部級以上各類獎項600余項。
科技創新,技術進步——提升企業競爭力,引領行業發展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的源源推動。作為國有大型科技企業,近年來,建筑設計集團將自主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加大對科研的資金和人力投入,近10年來總計投入科研經費超過6億元。
成功研制出“滑軌式鋼結構防護密閉封堵板”、“地鐵防淹門”等多項專利產品,有效突破技術瓶頸,極大增強了市場競爭力。建筑設計集團還擁有建設行業最高傳媒集群,以包括《暖通空調》、《給水排水》、《建筑結構》3本國家核心期刊在內的8本傳統專業期刊、中國建設科技網等網站為基礎,建成集科技信息的收集、分析、研究、傳播以及科技咨詢、科技成果查新等服務于一體的全國最大的建設科技信息平臺。
立足“世界一流”目標 積極穩妥地“走出去”
以委內瑞拉社會住宅項目為代表,近年來,建筑設計集團從傳統的“援外”工程到現在的“海外”工程設計,從依靠“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的海外業務拓展,國際市場服務能力和競爭優勢提升,樹立了央企良好的國際品牌形象。以中日政府間合作項目JICA為代表,與英、美、日、韓等國家相關機構和企業,開展了一系列國際技術研討、設計合作與戰略合作,形成重要國際國內影響力。
傳承文化、踐行責任——創造“責任央企”新樣板
作為國家文物局指定的重點科研基地,建筑設計集團編制了《“十一五”國家100處重大遺址保護總體規劃綱要》等一系列遺址保護規劃,開創了中央政府主導的、國家大遺址整體保護體系。完成了長城、故宮、敦煌莫高窟、元上都遺址等200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規劃,主導了絲綢之路跨國聯合申遺項目,形成在該領域中國頂尖、世界一流的地位,為傳承中國文化、推動人類文明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在國家和人民面臨危難時,建筑設計集團充分發揮科技型央企的特殊作用,用雄厚的技術力量來支持援助搶險救災工作,承擔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為汶川地震9個縣市的救災等,提供了及時性、長期性的技術支持。 | |||||
相關鏈接
- 國機集團:打造百年企業2012-10-19
- 賀國強強調 進一步做強做優做大...2012-10-19
- 南光集團:根植澳門促繁榮2012-10-18
- 交通產業發展部業務動態(二十八...2012-10-17
- 高技術發展部業務動態(二十三)2012-10-17
- 中儲棉:做好棉花調控“蓄水池”2012-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