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論堅持和完善我國基本經濟制度
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結合曾是世界性難題,所有制理論創新對于社會主義國家而言更需極大的政治勇氣。提出并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既實事求是、又與時俱進的執政智慧,推助了社會主義中國舉世矚目的騰飛跨越。
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所有制結構理論的創新,究其實質,就是要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從1978年至2011年,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由3645億元增長到471564億元,年均增速不僅明顯高于1953年至1978年間6.1%的速度,而且高于日本、韓國經濟起飛階段,這是“兩個毫不動搖”帶來的巨大活力,展現了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巨大優越性。
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兩個毫不動搖”之所以能激發活力、提升效率、發揮優勢,就在于它尊重了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不搞單一公有化,也不搞全盤私有化,而是實行多元化、多樣化、混合化,從而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發揮各方面優勢,實現共同促進,共同發展。
一方面,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堅持改革的社會主義方向,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正是堅持這個“毫不動搖”,我們果斷調整國有經濟戰略布局,不斷探索公有制的有效實現形式,通過改革重組和布局調整,公有制經濟活力不斷增強,國有資產總量不斷增加。在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一大批富有活力的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脫穎而出,2011年公布的世界500強企業中,中央企業已有38家上榜;在戰勝重大自然災害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過程中,公有制經濟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進一步凸顯。如今,公有制經濟已經成為自主創新“排頭兵”、重大工程“頂梁柱”、社會責任“主心骨”、走出國門“探路者”,主導作用和影響力得到充分發揮。
另一方面,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要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加快生產力發展,就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正是堅持這個“毫不動搖”,這些年來,非公有制經濟不斷發展壯大,不僅在培育市場體系、“倒逼”國企改革、完善市場體制等方面發揮了推動作用,而且在活躍市場、增加稅收、擴大就業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約有70%的技術創新、65%的國內發明專利和80%以上的新產品來自中小企業,其中95%以上是非公有制企業。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城鎮新增就業崗位70%以上是由非公有制企業提供的,從農村轉移出的勞動力70%以上也在非公有制企業就業。非公有制經濟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科技創新、改革開放的生力軍和擴大就業的主渠道。
考察一個國家所有制結構是否優越,關鍵要看是不是符合經濟社會發展要求,是不是能夠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始終堅持“兩個毫不動搖”,讓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相互公平競爭、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推動生產力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必將在改革發展中展現更多生機活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必將在應對風險考驗中不斷發展壯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