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打細算買東西不是小問題
國務院國資委近日開展首個管理專項提升培訓。培訓的主題為“采購管理”。國資委副主任邵寧稱,采購管理不僅關乎企業利潤的高低,而且關系到企業內風氣和治理。他坦言,“應該看到現階段中央企業的采購管理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國資委管理提升辦公室經過調研,發現了五大亟待解決的問題。
邵寧說,以前,采購管理一直是國有企業管理的難點和重點,被稱為企業管理領域的“黑箱”。上世紀90年代,一些國有企業采購工作普遍存在著“三不三看”現象。也就是,不管是否為企業所需,不做市場調查和咨詢,不問價格高低和質量好壞;只看誰給的好處多,只看誰給的回扣多,只看誰的關系硬。結果導致“人情物資”、“關系物資”、“高價物資”和“假冒偽劣物資”泛濫。在當時,采購管理不善成為很多國有企業經營困難的重要原因。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1999年,國家經貿委在全國總結推廣了山東亞星經驗——采購比價管理模式。這一模式的推廣,使國有企業的采購管理在當時水平上邁上一個新的臺階,幫助許多國有企業走出了成本降不低、利潤上不去的困境。
不過,國資委也意識到,從亞星經驗的推出到今天整整13年,不管是國企的體制背景,還是采購管理的含義,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國資委管理提升辦公室日前就此問題進行了調研分析,發現中央企業在采購管理上取得了長足進步,但也存在諸多矛盾,有待進一步的改革完善。
首先,邵寧說,117家央企各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差異。這些差異決定了企業采購管理水平的不同。例如,有些企業由于經營規模小、采購量少、品種分散等原因,至今尚未能建立適合自身的采購管理體系,仍舊采取傳統的采購模式。相比一些先進央企的采購管理,這些企業的管理水平就顯得落差較大。
其次,有的企業對采購管理提升所能達到的效果認識不足,對有沒有必要花大力氣做這件事情還存在疑慮;有的企業沒有將采購管理與企業的經營戰略及核心競爭力提升結合起來,僅僅將采購管理當做企業一項普通的職能管理;也有的企業盡管認識到了采購管理的重要性,但同時也看到采購管理變革會帶來利益格局的重大變化,牽一發而動全身,因此想集中而不敢集中,想變革而不知從何下手。
第三,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給企業的管理提升提供了切實有效的手段。電子化采購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然而,國資委管理提升辦公室看到,部分中央企業采購信息系統的建設相對滯后。有些企業即使已經建立了自己的采購信息化系統,但系統的使用率低,流程繁瑣也影響著企業采購管理的效率。
第四,中央企業海外業務日益增多,跨國采購變得平常,但是海外市場風險高、外部環境復雜,且目前中央企業的業務大多分布在經濟欠發達國家和政治風險較大的區域,同時,各國的政治、法律環境也不相同。中央企業跨國采購的經驗就顯得不夠,很多時候容易吃虧上當。
另外,邵寧還指出,由于多年來一些企業的領導對于采購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對于采購專業人才的培養不足,許多采購崗位的人員都是半路出家,人員素質不高,梯隊建設不足,這些都成為制約央企采購工作效率提升的重要問題。
針對此種狀況,國資委要求中央企業勇于革除積弊,對陳舊的、過時的采購制度進行改造,要敢于變革,要敢于打破現有利益格局,掃清體制障礙;要加強對下屬企業工作的監督檢查力度,檢查制定的各項制度、流程是否落到實處,對發現的問題要限期整改;要努力將信息系統建設與采購管理緊密結合,建設便捷高效的信息化采購平臺;要加強供應商管理,打造國際化的供應商網絡,進一步提升國際化采購能力;要加強培訓,努力培養一支既懂專業又懂采購的復合型采購人才隊伍。
“從某種意義上講,加強采購管理也是國有企業進行內部反腐倡廉的重要工作,要與紀檢監察工作緊密結合。如果推進采購管理改革過程中遇到阻力,可以借助紀檢監察部門的力量,這是當年推廣亞星經驗過程中的一個成功做法,只有這樣,采購管理才有可能真正做到陽光、透明,這也是對企業的全體職工負責。”邵寧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