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7月31日電在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經濟環境下,上半年中國經濟迎難而上,一系列“穩增長”政策措施顯現成效,宏觀經濟運行總體呈現了增速緩中趨穩、物價漲幅回落、結構調整有序推進的態勢。
今年以來,歐債危機持續蔓延,外需不足矛盾突出,中國經濟運行承受較大下行壓力,經濟增速連續六個季度回落,“三駕馬車”中外貿進出口的增速也告別了持續多年的“兩位數”時代。
盡管如今中國經濟并不一味追求速度,但經濟運行有著巨大慣性,尤其是在低迷的世界經濟大氣候中,要警惕經濟增速下滑過快對就業、企業經營和財政金融等領域造成沖擊,因此盡早為中國經濟“筑底”非常必要。
中國自去年底就及時啟動了宏觀政策的預調微調,并在今年5月明確提出了“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一系列“穩增長”組合拳發力:連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和基準利率,推進結構性減稅,加大小微企業扶持力度,鼓勵民間投資,促進節能產品消費,盡快啟動了一批“十二五”規劃重點項目……
這些“穩增長”措施迅速發揮效應。一組數據勾勒出當前中國經濟運行的新動向。投資增速從前五月的20.1%反彈到上半年的20.4%;6月末中國企業固定資產貸款增速比3月末高0.4個百分點,信貸投放明顯加速;日前公布的7月份匯豐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升至49.5,是5個月來的最高值。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分析說,當前經濟增長速度仍在預期目標區間,經濟運行總體上是平穩的。
工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朱宏任說:“在外需明顯減弱的情況下,上半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仍保持了10.5%的增長速度,這樣一個速度無論與發達經濟體還是新興經濟體相比,都是不低的。”
“‘穩增長’政策措施效果正在顯現,經濟出現了筑底企穩跡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認為,下半年中國經濟增速有可能實現穩中略有回升。
隨著國家把“穩增長”放到宏觀調控更加重要的位置,有關部門啟動了一批投資項目。張立群指出,當前中央“穩增長”追求的是穩住而不是刺激增速,是把“穩增長”和“調結構”“促改革”結合起來的政策措施。
事實上,從各部門已經出臺的“穩增長”政策措施分析當前宏觀調控政策取向,“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建立在“正確處理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三者關系”的基礎上。
從投資上講,更加強調投資方向,向基礎設施、民生、西部地區等薄弱領域和薄弱環節傾斜。在啟動一批“十二五”重點項目的同時,有關部門已經陸續出臺42項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的實施細則,鐵路工程建設、裝備制造、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等領域將陸續對民間資本開放。
中國社科院經濟學部副主任劉樹成指出,當前優化投資結構已經受到高度重視,政府正在通過推進改革,促使投資資金來源多元化,激發民間投資,增強經濟的內生動力。
“穩增長”的同時十分注意通過改革化解存在的問題。央行在宣布降息的同時,調整了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浮動區間上下限,進行了近年來首次非對稱降息,這為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拓寬了道路,有利于實現金融資源更合理配置,有利于實體經濟健康發展。
從最新數據分析,上半年中國經濟結構中已經出現了一些新亮點、新變化:通過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上半年中國總的能源消費量下降4.1%,單位GDP能耗下降3.4%;上半年中西部省份投資、出口、GDP增速等經濟指標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區域協調發展逐步呈現“雁陣齊飛”格局;上半年中國新興工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速為12.3%,比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增速高1.8個百分點,產業結構調整積極推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