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的興衰與家國百姓的命運始終存在著無法割舍的緊密聯系。站在歷史與現實的交匯點上,審視和展望我國國有企業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無疑是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熱點話題。眼下,央視財經頻道正在播出的《國企備忘錄》,再次引發了人們對這一話題的思考。
本期“經濟日報 中央電視臺聯席評論”關注話題——國企改革只有“進行時” 沒有“完成時”。
國有企業的興衰與家國百姓的命運始終存在著無法割舍的緊密聯系。站在歷史與現實的交匯點上,審視和展望我國國有企業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無疑是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熱點話題。眼下,央視財經頻道正在播出的六集專題片《國企備忘錄》,再次引發了人們對這一話題的思考。
穿越歷史長河,可以清晰地看到,新中國成立后,為了實現百余年來的工業化夢想,在一窮二白基礎上迅速崛起的國有廠礦,為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改革開放30多年來,在變革中浴火重生的國有企業與應運而生的民營企業一道,成為推動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兩個“車輪”。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國有經濟結構戰略調整不斷推進,國有企業效益大幅增長。有資料顯示,過去10多年間,國企實現利潤總額由2002年的2636億元增長至2012年的2.19萬億元,一批國有企業實現了從“中國500強”到“世界500強”的跨越,不僅顯著增強了我國的經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更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我國之所以能夠從容應對,并率先實現經濟回升向好,受到國際社會廣泛稱贊,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擁有強大的國有企業,為政府有效實施宏觀調控,更好地掌握全局提供了堅實基礎。
面對國有企業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的重要歷史性貢獻,值得注意的是,對國企的地位和作用卻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受到如此大的爭議,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遭遇這么多的挑戰和壓力。有人針對部分行業存在壟斷以及民企遭遇“玻璃門”、“彈簧門”等現象,提出“為防止和消除壟斷,國有經濟應當全面退出競爭性領域”的觀點,使許多一時搞不清歷史與現實真相的人們對國有企業產生這樣或那樣的誤解。事實上,這種把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對立起來的主張,是極為片面和錯誤的。國內外大量實踐表明,企業所有制與行業壟斷之間并沒有必然的聯系。從現階段我國不同所有制企業面臨的現實問題來看,關鍵是要進一步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在更大程度、更廣范圍更好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任何給國企或民企“吃小灶”的做法,都與市場化改革方向相背離的,是要不得的。
當前,我們要堅定不移地做強做大國有企業,也要著力破除一些國有企業以“共和國長子”自居期待政府部門“偏愛”的舊觀念,增強深化改革和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緊迫性。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之路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只有率先加快改革步伐,沖出“整體素質不高”、“活力不強”重圍,繼續為國家發展分憂,為改善民生解難,真正成為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排頭兵”,國有企業才能在更加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增強控制力、影響力,國家的發展才能獲得更大的主動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