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石油,濃稠厚重,沉淀了石油人幾多“我為祖國獻石油”的壯志魂魄,又濃縮了石油人幾多不忘蒼生的百姓情懷。
一滴油的責任有多重,中國青年報記者進行了尋訪。自2012年11月以來,以“石油·百姓”為主題,歷時4個月,中國青年報派出10余位記者,行程幾萬公里,奔赴10余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追尋、探訪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簡稱中國石油)的大扶貧步履;全景式記錄、多角度呈現中國石油探索大扶貧之路的努力與實踐。
本報記者所到之處,從西藏海撥5000余米的“生命禁區”雙湖,到戈壁縱橫的青海冷湖;從地域廣袤的新疆,到革命老區河南、江西、貴州;從干涸少雨的西北寧夏、甘肅、陜西,到三峽移民庫區重慶開縣……
滴滴石油凝聚成幾億噸。在記者們的筆下,我們看到,中國石油秉承“奉獻能源、創造和諧”的企業價值理念,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前提下,不忘作為國有重要骨干企業的經濟責任、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不忘把扶貧濟困的民生之責扛在肩上,從定點扶貧到與對口支援并舉,從簡單的項目援助“輸血”式扶貧到民生、產業、智力扶貧相結合的“造血”扶貧,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大扶貧之路,堪稱我國扶貧事業的典范與排頭兵。
在記者們的記錄中,我們看到,哪里有民生之苦、哪里有民生之疾,中國石油扶貧的腳步就邁向哪里。
在記者們的鏡頭里,最令人難忘的,是寶石花中綻放的百姓表情。
在西藏雙湖區,82歲的次仁朵瑪手搖轉經筒,不住地說:“扎西德勒!共產黨好!”中國石油援建的敬老院,讓她老有所托,病有所醫。
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洛浦縣,農民阿不都熱合木自信滿滿地說“我用上了全國價格最低的天然氣!”中國石油援疆建設南疆天然氣利民工程,讓“福氣”環繞塔里木。
在青海冷湖,居民蘇曉威擰開家里的水龍頭,捧出一杯清亮的水。中國石油對口援建青海冷湖鎮飲水工程,讓一渠清水潤冷湖。
在陜、甘、寧,人們世代飽受缺水少雨的折磨。為了母親的微笑,為了大地的豐收。中國石油廣大共產黨員行動起來,先后捐建近3萬口母親水窖,為貧困干涸的西北地區播灑甘霖雨露,被今年遭受大旱的甘肅老百姓說成是“救命窖”。
在革命老區河南臺前、范縣,在江西橫峰,在貴州習水,在三峽庫區重慶開縣,老百姓的笑容融入一條條“幸福路”、“愛民渠”,更投入到“輸血”變“造血”扶貧帶來的致富喜悅中。
在記者們的尋訪中,我們結識、見證了一批中國石油扶貧干部。他們深知,扶貧開發工作是一項黨心連著民心、體現責任心與愛心的事業,要帶著對百姓的深厚感情,才能做好扶貧工作。
透視一滴油的責任,我們得以看見,以中國石油為代表的央企,堪稱支撐中國經濟的脊梁。我們更看見,每一滴油中,所凝結的不僅僅是耀眼的利潤。當國際石油價格變動,為確保國民經濟正常運行、民眾生活平穩有序,這滴油必須義無反顧承擔起巨大市場風險,哪怕煉油和天然氣嚴重虧損也在所不惜。
這滴油,大多數時候沉默無語,當石油企業陷入公眾對央企“壟斷”的圍攻、指責,乃至謾罵聲中時,這滴油默默地融入雪域高原、戈壁荒漠、革命老區、三峽庫區、貧困片區等,修路、建醫院、架水管、蓋學校……石油人深知,解民生之苦、助民生之需,是一滴油與生俱來的天然基因和不可推托的社會責任。
“動真情、真扶貧、扶真貧”,不做秀、不擺花架子,因為石油人掂量得出一滴油中的百姓分量,因為石油人心中有一分濃得化不開的百姓情結。因此,大扶貧路上,石油人以堅定的執行力,為黨分憂,為國家分憂,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扶貧步履,走得堅毅執著、走得無怨無悔。
誠如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秘書長秦國英評價說,一個偉大企業是努力使社會更美好。中國石油站在國家和人民利益的高度思考行事,自覺履行社會責任,這是一家真誠而有追求的企業,一家高尚而有奉獻的企業。
石油人的百姓情懷,正是一滴油寶貴的價值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