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入,湖北一批國有大中型企業通過經營機制轉換,核心競爭力和經濟發展實力不斷增強。2013年上半年,僅占全省工業企業戶數5.35%的669戶規模以上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資產總額達到13385.72億元,占湖北省工業的49.28%,同比增長7.1%;全省規模以上國有工業企業提供就業崗位73.44萬個,占工業比重的24.1%,同比增長0.7%;納入統計范圍的33戶省屬國有出資企業資產總額為4028.92億元,同比增長19.3%。數據表明,國有企業已成為復雜經濟運行環境下湖北調結構、穩增長的“排頭兵”。
整合資源盤活資本存量
全面實施調整重組,提升企業競爭力是湖北省國資委整合國有資產和資源的“得意之筆”。通過整合企業資源,優化配置國有資產,盤活資本存量,國有企業的競爭力得到較大幅度的提升。
改革改制加快推進。截至去年底,全省列入規劃目標的50戶大型國有企業和100戶國有骨干企業的改制任務全面完成。省建總、省汽車集團、蒲紡、荊襄、三環集團、省工建總等12戶重點企業改革脫困取得突破性進展;省能源集團實施“合并重組、引進戰略投資者、改制上市”三步走戰略,裝機規模、凈資產、利潤總額實現三個翻番,2012年,資產總額達到350億元,實現營業收入過100億元;大冶有色引入中國有色礦業集團以現金33.63億元增資,改制成混合所有制企業并進入香港資本市場,2012年營業收入620億元,進入中國企業500強第239位,預計“十二五”末可建成千億元企業。
盤活了存量,擴大了增量。湖北省、市(州)國資委共推進了80組國有企業的調整重組項目,實施了武鋼與鄂鋼“兩鋼重組”、煙草工業“18變1”、能源集團“水火相容”、三環集團“產業鏈并購”、宜化集團產業多元化、武漢光谷聯交所“由1到9”等一系列成功的調整重組案例,一批企業通過實施跨地區、跨領域的戰略重組,促進了國有資本向產業鏈的關鍵領域集中、向產權鏈的關鍵部位集聚、向價值鏈的高端部位集成。
央企對接項目加速“落地”。截至去年底,2011年的85個簽約項目已全部進入報批審核或開工建設階段。其中已完工項目3個,投資額10.4億元;已落地在建項目68個,到位資金324.79億元;在建項目的數量和投資額分別占簽約項目的80%和74.71%。
以武漢光谷聯交所為龍頭的產權市場整合完成,各類產權全面進場交易,全省統一,覆蓋多種經濟成分、多功能、多層次的綜合性產權交易市場基本形成。去年,全省產權交易市場成交總額710.62億元,居京、津、滬、渝之后的全國第五位。
搭建平臺引來有源“活水”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為了引來“活水”,湖北省積極推進了國企投資、融資平臺建設。
從2005年開始,湖北省先后組建了湖北省聯合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湖北省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投資有限公司、湖北省交通投資有限公司、湖北省長江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湖北省高新技術產業投資有限公司等五家省級國有投融資平臺公司。
2012年,省聯投成功推動路橋集團并入東湖高新的重大資產重組成功獲批并如期實施,成為國內首例“資產注入+配套融資”的并購重組項目,實現集團6成以上營業收入證券化,上市公司重組后的收入、利潤和資產規模均實現了倍增,同時新股和公司債券成功發行,使得東湖高新沉寂多年的融資能力得以重新釋放。
此外,聯投集團主權信用評級獲權威中介機構評定為AA+,在湖北省內首家實現企業債券和中期票據同步發行,銀行同業擔保隨即跟進,到位信用融資90億元,節約抵押資產近150億元。成功引進平安集團50億元保險債權資金支持項目建設。海外融資歷時兩年也成功入境,信托資管工具實現綜合運用,工行單筆股權信托融資規模達46億元。2012年,通過直融、間融產品的全覆蓋,集團完成融資總額191億元,較2011年增長145%。
湖北省聯發投、鄂西圈投、省交通投等5家投融資平臺公司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累計完成投資1156.67億元,融資1120.84億元,帶動社會投資3938.98億元。
投融資平臺的發展,為湖北“兩型社會”建設、長江中游城市群建設、武漢東湖高新區產業集群建設等都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保障,一大批重點項目在投融資平臺的主導和支持下快速推進。“武漢城市圈”內的4條城際鐵路建設進程過半,武漢城區七條快速出口通道全部建成通車,繞城高速全線貫通,武漢市周邊的花山生態新城、梧桐湖新區、梓山湖新城加速推進,武漢軟件新城開工建設;“鄂西生態旅游圈”內的長江三峽旅游片區等七大旅游片區30個重點項目全面啟動;“長江經濟帶”武漢新港等重點項目開工建設,荊州“壯腰”工程啟動實施;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全線提速,開工建設7路1橋、總里程345公里,簽約“15路2橋1鐵路”、高速公路簽約里程1110公里。
創新驅動內生發展動力
按“十二五”規劃,二至三年后,湖北出資企業將由目前的39家減少至20家,使全省國有資本的80%集中在產業鏈的關鍵領域、產權鏈的核心環節、價值鏈的高端部位,集中到傳統優勢產業和戰略性、基礎性產業,集中到有競爭力的大公司、大集團,集中到企業的主業。
堅持自主創新是湖北省國企的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三環集團累計投入技術改造資金26.88億元,建設實施了一大批調結構、上水平、擴產能的技改項目,提升了產品的技術含量,增強了企業市場競爭力,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武漢重型機床集團有限公司、武漢人福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武漢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宜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北興發化工集團股份公司也通過不懈的自主創新重新站到了產業頂端。
創新既包括技術創新,也包括管理創新。湖北省國有企業加快現代企業制度建設,著力建立市場化的運行機制,增強了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
目前,湖北省出資企業中,大部分建立了規范的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形成了權責清晰、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同時,在省出資企業內部,推進企業管理者由委任制向選聘制、“官員化”向“職業化”,終身制向任期制轉變,逐步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完善激勵和約束政策。
部分企業在股權激勵試行中取得了積極效果。中南建筑設計院通過實施股權激勵方案,企業領導班子、核心技術人員和管理骨干以現金出資,通過增資擴股形式參股,再按參股的一定比例配送國有股分紅權,改制后的新公司由省國資委控股74%,管理人員、技術骨干占26%,不但促進了經營業績提升,還吸引和留住了人才。
通過緊緊抓住改革這個“牛鼻子”,湖北省國有企業呈現出百舸爭流,強勢發展的喜人局面。2012年,全省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戶數僅占全省工業企業戶數的6.05%,但完成工業增加值、實現營業收入、實現利潤、上繳稅金總額分別占全省工業企業的32.8%、35.7%、42%、61%,改革紅利日趨顯現?熏企業活力不斷增強。
?。ū疚恼抡浴吨袊洕鷷r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