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與視野
人民日報:三峽工程的巨大成就和寶貴經驗
| |||||
| |||||
三峽工程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也是一項對我國國計民生影響巨大的基本建設工程。建設三峽工程是中華民族的百年夢想。經過幾代人的探索與努力,三峽工程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開工建設。2012年7月,三峽工程最后一臺機組并網發電,標志著三峽工程建設基本完成,順利進入高效運行階段。
三峽工程取得巨大成就
在黨中央、國務院正確領導下,三峽工程參建各方奮勇拼搏、勇于創新,通過積極創新管理模式、大膽采用先進技術、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不斷完善管理體系,取得了工程質量優良、進度略有提前、投資控制在概算以內的良好成績,并在大江截流及深水土石圍堰施工、碾壓混凝土圍堰快速施工、混凝土持續高強度施工、大體積混凝土溫控防裂、大型水輪發電機組制造安裝等方面創造了一系列世界紀錄。百萬移民順利實現搬遷安置,更是世界奇跡。
防洪減災效益巨大,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安全保障。三峽工程建成前,長江中下游流域飽受洪災威脅,嚴重影響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三峽工程控制了川江洪水,大大提升了長江中下游防洪能力。初步估算,僅2008—2012年,三峽工程累計產生的防洪經濟效益即達770億元。
發電供電效益顯著,促進全國電網互聯互通。三峽電站年發電量與居世界首位的巴西伊泰普水電站基本持平,有效緩解了華中、華東及廣東、四川等地區的供電緊張局面。同時,三峽電站對全國電網互聯互通也起到巨大推動作用,提高了我國能源保障能力。
顯著改善長江通航條件,推動航運迅猛發展。三峽工程建成后顯著改善了三峽庫區、長江中游宜昌至武漢段的航道條件,提高了長江航道航運安全水平和航道通過能力,使長江黃金水道作用更為顯著。
有效促進洪水資源化利用,供水補水效益巨大。2010年,三峽蓄水至175米,形成了庫容近400億立方米的巨型水庫,成為中國淡水資源戰略儲備地,三峽工程的生態補水抗旱功能得到更充分發揮和體現,有效緩解了長江中下游用水緊張局面。
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技術創造價值效益明顯。三峽工程的技術難度之高世界少有。針對重大技術難題,三峽工程匯集全國科技人才展開科技攻關,成功走出了“技術轉讓—消化吸收—自主創新”三大步,被業界稱為“三峽模式”。大壩建設、機電裝備、直流輸電工程和信息化管理建設等方面的700余項發明專利,帶動了我國水電工程自主創新能力快速提升,實現了我國在大型水電設備上掌握關鍵技術、自主制造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目標。
優化電源供給結構,節能減排效果突出。三峽電站使全國水電比重提高近8.41個百分點,優化了我國電源結構。三峽電站從2003年6月至2012年底的發電量相當于節約標準煤7649.93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7418.81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594.02萬噸,減少氮氧化物排放274.95萬噸。
三峽工程取得寶貴經驗
三峽工程創新了重大工程建設管理與制度政策模式,取得寶貴經驗,具有重大借鑒意義。
堅持科學民主決策。三峽工程決策是我國重大工程項目科學民主決策的典范。198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于長江三峽工程論證有關問題的通知》,對決策程序作了嚴格規定:由水利電力部組織專家進行全面論證;由國務院成立審查委員會進行審查;提請全國人大審議。三峽工程從重新論證到開工建設,嚴格貫徹中央精神,始終強調實事求是,并發揚技術民主,充分考慮各種不同意見和建議,做到了決策科學化、民主化。論證結束后,又根據論證結論和新的意見,重新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為黨中央、國務院作出正確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堅持與時俱進,在建設中深化對重點難點問題的認識,并及時采取改進措施。三峽工程論證中強調,三峽建設中的重大問題是移民安全問題和生態與環境問題,技術上的難點問題是泥沙問題。三峽工程開工后,在國務院三峽建設委員會領導和組織協調下,中央有關部門、相關省市和三峽總公司堅持與時俱進,不斷深化對這些問題的認識,在貫徹論證意見過程中,及時予以補充、改進和完善。例如,針對泥沙問題的復雜性,及時采取調整措施,有效減輕庫存容量壓力;在移民和地質地震研究方面也采取相關措施進行修正和完善。
堅持深化改革,不斷提高三峽工程的管理水平。在三峽樞紐工程和輸變電工程建設中,及時總結已經被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管理辦法和管理經驗,形成了一系列關于招標投標、合同管理、質量管理、安全管理等各方面工作的規章制度。同時,嚴格實行“靜態控制,動態管理;總量控制,合理調整”的管理模式,有效控制投資概算。
堅持發展共贏,不斷完善和創新三峽工程建設協調機制。三峽移民工程實施中,對于如何妥善處理和協調不同利益群體和不同地區的利益訴求,積累和提煉出“建好一座電站、帶動一方經濟、改善一片環境、造福一批移民”的“四個一”水電開發新理念,引導廣大建設者將視野和思維從工程建設本身擴展到地方經濟發展、生態環境保護和社會民生改善。
三峽工程體現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
三峽工程作為我國最大的跨世紀工程,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才能夢想成真的偉大工程。在工程建設中,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得到充分體現。
形成科學、民主、全面的論證程序和決策機制。三峽工程論證以“促進、尊重、團結”為基礎,充分尊重和吸納各種意見,尊重科研規律,激發了專家參與科技決策的積極性。新中國成立后的40年里,三峽工程論證內容之多、之全面世所罕見。三峽工程論證是廣大專家學者辛勞的結晶,是知識界、學術界、工程技術界集體智慧的杰作,也體現了決策者和專家、執行者對三峽工程高度負責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作風。
建立完善的制度化措施和規范化程序機制。七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投票通過關于興建長江三峽工程的決議,充分顯示了三峽工程民主決策制度化、法律化的特點。三峽移民工作也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長江三峽工程建設移民條例》是新中國第一個移民法規。此外,涉及三峽工程資金管理、水庫環保及管理、工程建設、對口支援及產業發展等的法律規章也紛紛出臺。這些法規措施和規范化的程序機制有效平衡了紛繁復雜的多方利益關系。
采用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舉國體制。舉國體制在三峽工程中的應用保證了三峽工程建設的效率和公平性、科學性。舉國體制強調加強規劃、集中資源,在國家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保證了三峽工程順利實施;舉國體制促使三峽工程的效益得到充分發揮并讓全社會受益;舉國體制保證了三峽工程立項論證更嚴格、更充分,組織管理更規范、更精細。
構建完善的組織治理結構,充分發揮政府和市場兩種力量的作用。在國務院三峽建設委員會的領導下,三峽工程建設項目推行政企分開,政府從微觀管理變為宏觀管理,既體現了國家制定重大決策、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原則,又理順了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規范管理、企業獨立運營、市場配置資源的關系,調動了地方相關行政機構的積極性,推動了公司盡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中央統一領導、分省負責、縣為基礎”的移民管理體制,明確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在移民工作中的職責,為做好移民工作提供了組織保證。提出開發性移民方針,出臺配套政策鞏固和保障發展成果,順應了移民和庫區發展的要求。
(本文章摘自12月10日《人民日報》,作者分別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 | |||||
相關鏈接
- 交通產業發展二部2014年業務動...2014-12-11
- 高技術發展部2014年業務動態(...2014-12-11
- 石化輕紡發展部2014年業務動態...2014-12-11
- 交通產業發展一部2014年業務動...2014-12-11
- 農村經濟與地區發展部2014年業...201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