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年紀的老年人,身體消化功能就開始退化,多吃點東西就容易出現胃脹、消化不良等腸胃不適的情況。老人該如何維持吃動平衡?對老人來說,最重要的是保證每天優質蛋白的攝入,飲食應以松軟為主,葷素均衡搭配;鍛煉也要循序漸進,強度適量。
飲食松軟為主
老人的消化吸收能力弱,飯菜應以軟爛為好。盡量避免選擇纖維較粗、不易咀嚼的食物。烹飪方法可采用蒸、煮、燉、燴。牛奶、雞蛋豆制品、魚肉都是最佳選擇。
雞蛋是優質蛋白來源,牛奶中的蛋白質利用率高,老人不妨每日吃一個雞蛋,喝250毫升牛奶。高膽固醇患者可選擇脫脂牛奶或奶粉,豆腐、豆腐干和素雞等大豆制品,既補充了優質蛋白,又不增加血脂。
老人進食時要細嚼慢咽,飯前先喝湯,有助養腸胃;多吃新鮮、有色,富含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的蔬果。水果富含有機酸,可增強食欲。
別再迷戀“純素食”
很多廣告上鼓吹“素食好”,導致不少老人過分迷信“純素食”。食素,一直被認為是長壽秘訣之一,老年人注重素食沒有錯,但并不代表葷腥不沾。
最健康的飲食之道應是均衡攝入。多營養學角度看,適量增加葷素有益健康。肉類可以為身體提供優質蛋白、鐵元素等。例如魚肉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和不飽和脂肪酸,有助降血脂。
沒有一種食物可以提供人體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素,因此,除了每天攝入谷類、蔬果、菌藻等食物,還要注意葷素搭配。有些老人頓頓吃雜糧,反而不利于身體健康。
公式推算,不如順其自然
營養學專家有個計算公式,可以計算每餐及每日可攝和的熱量。男性:[66+1.38×體重(千克)+5×高度(厘米)-6.8×年齡]×活動量;女性:[65.5+9.6×體重(千克)+1.9×高度(厘米)-4.7×年齡]×活動量。
其實,老人不必過于糾結每日飲食的精確達標,重要的是有健康意識,順其自然就好。俗話說“若要身體安,三分饑和寒”。老人要吃多種食物,但每種食物數量不宜過多,每餐七八分飽,最重要的是控制體重。很多年紀大的人吃得狼吞虎咽或吃得太多,容易造成體重增加。
運動:確定目標,量力而行
俗話說:三分醫,七分養,十分防。隨著年齡的增長,中老年人身體各方面機能會變差,更應注重運動養生。最適合老人的運動有散步、打太極拳、慢跑、游泳及球類等。
對身體條件稍差的老人來說,可能無法完成較為劇烈的運動,不妨去散步。在公園、小區等地點隨便走走,走時前后甩甩雙手,抖抖腿,讓身體放松下來。如果運動時發熱、微汗,運動后輕松、舒暢,說明運動適當;如果出現頭昏、胸悶、心悸,運動后出現食欲減退、睡眠不好、明顯疲勞,說明運動量過大,身體不適應,需及時調整。
寒冷冬季已經到來,運動時間大有講究。很多老人喜歡晨起做運動,其實最了的運動時間是8點-9點,最好吃過早餐后歇一會再去。如果是晴天,最好等太陽升起后再鍛煉。因為經過一夜的時間,空氣中堆積了較多污染物,呼吸這種空氣不利身體健康。太陽出來后,部分污染物被稀釋分解,空氣質量會相對好一些,這時晨練,比較適合人體新陳代謝。
晨練地點最好選在戶外,安全、空氣好的地方。另外,有些老人喜歡撞樹健身,這種做法并不合適。撞樹時,與凹凸不平的樹干接觸的只是身體的局部。長期用力撞擊,易造成淤血或挫傷。而老年人大多有骨質疏松、心肌功能減弱等問題,用力撞擊樹干時,還會造成骨折、內器官等損傷。
不少老人患有慢性病,比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只有運動得當,才有利于整個康復過程。不同的慢性病,適合的運動方式也不同。
患有心肺疾病的老人可進行較為緩和的運動,如太極拳、散步、五禽戲等,最好不要進行游泳、打球、跑步等劇烈活動。運動過程中要攜帶急救藥品,如硝酸甘油等,勿單獨活動。如果出現心慌氣促、胸痛胸悶等癥狀,應立即停止運動,就地休息,服用急救藥物。
高血壓的老人應確保血壓控制良好后進行運動,盡量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左右,患者應選擇溫和的運動方式,如散步、太極拳等,避免可能誘發血壓升高的運動方式,如舉重、屏氣等。
糖尿病老人應避免運動強度過高,一般以平日生活中的運動量為宜,避免血糖濃度高于14毫摩爾、空腹或降糖藥物作用最高峰的時間點運動,應隨身攜帶一些餅干、糖果。如果出現心慌、頭暈、出冷汗等低血糖癥狀,可立即服下。同時,這類老人應當穿著寬松、舒適的鞋襪,運動時做好足部護理。
患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的老年人應避免過度伸展,日常活動及運動過程中應注意動作輕柔,避免腰頸負重。當出現腰頸勞累,手腿發麻、疼痛,以及頭暈、行走不穩等情況應立即休息。若休息后仍無法緩解,應及時就醫。
事實上,科學鍛煉是一種理念,運動時只要掌握正確姿勢,運動前先熱身,合理安排時間,保證在身體可承受范圍內,就能將運動傷害最小化。此外,慢病老人運動前應注意周圍環境是否安全,以免受傷。
另外,運動也可能加重腹脹,因此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飲食上更要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糖尿病患者不必戒掉所有含糖食物,只要每日零食中的糖攝入不超過30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