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咨視界
劉建春 張興宇 寧海龍 | 數字化時代建筑業轉型升級路徑探究
| |||||
| |||||
數字化時代建筑業轉型升級路徑探究 劉建春 張興宇 寧海龍 摘要:在數字經濟時代,全球企業都在謀劃未來發展大計,數字化轉型升級既是戰略性選擇,又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建筑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存在盈利能力低、運營效率低、信息化覆蓋率低、產業“碎片化”、基礎薄弱、產業鏈水平低、核心競爭力不強、改革力度不夠以及創新體系割裂等問題,建筑業的轉型升級迫在眉睫。本文從數字技術與建筑產業融合創新角度出發,深入分析建筑業數字化轉型路徑,創新數字化轉型新理念新內涵,構建“一體兩翼多點支撐”轉型戰略體系,將數字化作為一種手段和思維方式,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強化數字科技創新,提升數字化、精細化管理水平,推動數字化轉型升級,為實現建筑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數字化;數字技術;數字化轉型;數字建造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日新月異,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數字技術的深化應用,深刻改變著人類生產生活方式,對經濟社會發展、人類文明進程影響深遠。在數字經濟時代,全球企業都在謀劃未來發展大計,數字化轉型升級既是戰略性選擇,又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我國高度重視發展數字經濟,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發展數字經濟、建設數字中國,積極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引導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加快數字化發展,為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提供持續動力,依靠數字技術的創新驅動,不斷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催生新動能、推動新發展。加快推動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重點和關鍵。 在數字化變革的大趨勢下,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建筑業在政府監管、招投標管理、工程組織方式、建筑用工制度等方面進行了改革與創新,尤其是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和城市信息模型(City Information Modeling. CIM)技術的應用及裝配式建筑的發展,極大地提升了建筑業現代化水平。2020年,我國實現建筑業總產值26.39萬億元,同比增長6.24%,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26.13%。建筑業從業人數5366.92萬人,占全社會就業人員總數的6.68%,建筑業在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吸納就業及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顯著作用[1]。但同時,建筑業還面臨盈利能力低、運營效率低、信息化率(信息化覆蓋率)低、環境污染嚴重、核心競爭力不強、改革力度不夠以及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建筑業的轉型升級迫在眉睫。鑒于此,建筑業需要將數字化作為一種手段和思維方式,深化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創新商業模式,推動數字化轉型升級,從而實現建筑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一、推動建筑業轉型升級的必要性 (一)轉型升級是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建筑業主營業務單一,發展方式粗放,水泥、鋼鐵等建筑材料資源消耗嚴重,廢水、廢渣等環境污染嚴重,能源消耗偏高、勞動力成本偏高、工人技能偏低、建筑工業化水平較低等問題凸顯。政府監管體制及市場信用配套機制不健全,工程質量問題與安全事故、違規違法行為時有發生。同時,兩級分化越來越嚴重,一方面是建筑央企占市場份額越來越高,2020年,中國建筑、中國中鐵等7大建筑央企占市場份額比重超過1/3,強者愈強;另一方面則是弱者恒弱,數量龐大的其他建筑業與建筑央企的差距越來越大。因此,要推進高質量發展,必須要實現轉型升級,由單一主業轉向多元經營,大力發展綠色建筑、智能建筑及裝配式建筑,推動智慧城市、新基建等國家戰略落地實施,實現高質量發展。 (二)轉型升級是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必然要求 首先,對標發達國家建筑業,國內大部分建筑業在管理體制、經營理念、數字化建設等核心競爭力方面,與美國、日本、法國等發達國家建筑業還存在較大差距。其次,從自身發展看,建筑企業產權結構單一,國有股份比重大,受限于體制機制的約束,現代企業制度不完善,市場意識不夠,競爭意識較差,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最后,從市場規模看,建筑業總產值雖然持續增長,但增速總體呈下降趨勢,2020年建筑業總產值增速6.24%,相比2017年、2018年分別降低了4.29、3.64個百分點。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增長速度趨于平穩發展狀態,工程建設規模面臨收縮趨勢,建筑市場將因沒有明顯增量導致的競爭進一步加劇。因此,依托數字技術手段推動企業轉型升級,深化企業改革,提升核心競爭力,助力構建雙循環發展新格局,拓展新興業務市場和海外市場將是建筑業未來重點發展方向,也是必然選擇。 (三)轉型升級是提升盈利能力的必然要求 建筑行業較其他行業盈利能力差。2020年,建筑業產值利潤率為3.15%,連續四年下降,相當于工業產值利潤率的一半,相當于日本等發達國家建筑業產值利潤率的一半。我國建筑施工企業信息化投入占總產值的比例約為0.08%,發達國家則為1%;我國建筑業信息化率約為0.03%,國際平均水平為0.3%,兩者相比差距都在10倍左右。基于2020年我國建筑業總產值26.39萬億元測算,信息化率每提升0.1個百分點就將帶來近263.9億元的增量市場,未來提升空間巨大。2020年我國建筑信息化市場規模約為380億元,按照年復合增長率25.66%計算,2025年將超過1200億元。由此可見,通過數字化轉型,整合優質資源,構建建筑產業數字化生態體系,可以在更廣闊的空間提升建筑業盈利能力和運營效率。 二、基于數字技術的建筑業轉型路徑 2020年3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就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互聯網+”行動、促進“雙創”支持擴大就業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技術司司長伍浩表示,世界經濟數字化轉型是一個大命題,也是一個大趨勢,各行業各領域數字化轉型步伐將大大加快。國家發改委要按照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搭平臺降門檻、優服務強支持、聚合力建生態,解決不會轉、不能轉、不敢轉的問題。2020年8月,國務院國資委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的通知》,就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的有關事項作出部署。 建筑業要實現敢轉、會轉、能轉,必須提高站位,堅信轉型的價值遠大于成本[2]。加強頂層設計,提前謀劃,科學制定轉型升級戰略規劃,奏響差異化、專業化建筑業轉型三部曲。首先,加強調查研究,營造想轉敢轉氛圍。加強組織文化建設,深化企業改革,加快現代企業制度建設,構建高端數字人才引進、培養、使用體系,營造適合轉型升級的發展環境,吹響企業轉型的變奏曲。其次,做好頂層設計,創造能轉會轉條件。構建“一體兩翼多點支撐”戰略布局體系(“一體”是指推動工程建設主體轉型新格局;“兩翼”是指打造數字科技開放創新平臺引領翼和可信建造數字金融平臺帶動翼;“多點支撐”是指積極布局新基建、新型城鎮化等兩新一重建設,構建多點支撐的新興產業體系),科學制定數字化轉型規劃,形成戰略規劃引領、創新平臺賦能、產業生態落地的數字化轉型新格局,吹響企業轉型的交響曲。最后,持續優化迭代,實現轉對轉好。由于信息技術不斷地更新迭代,數字化轉型需要不斷積累和傳承。通過加強組織保障、制度保障及數字創新,不斷優化迭代,吹響企業轉型的協奏曲。通過數字化轉型推動建筑產業數字物理空間深度融合可持續發展,建筑產業數字化建設將成為實現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圖1 建筑業數字化轉型路徑示意圖 三、基于數字技術的建筑業轉型規劃 數字化轉型有三個維度。第一是組織文化維度,即意識空間維度;第二是工程生產維度,即物理空間維度;第三是價值鏈維度,即數字空間維度。在數字化轉型規劃實施策略上,首先,要自上而下樹立數字化轉型理念,將數字化創新作為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強化頂層設計,明確轉型升級的發展目標及發展方向。其次,自下而上依托BIM、物聯網、云計算等數字技術,打造數字建造創新平臺,打通數字空間與物理空間,提升工程建設主業的數字化水平。最后,基于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推動數字金融和數字科技融合創新,實現意識空間、數字空間及物理空間的深度融合,構建數字產業互聯網平臺,打造綠色可信數字建造產業新生態。 (一)豐富數字化轉型新內涵,吹響轉型升級變奏曲 1.創新數字化轉型的新內涵新理念 數字經濟已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建筑業要擺脫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率、低品質的傳統粗放發展模式,向綠色化、工業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必須依靠數字技術推動企業轉型升級。首先,需要賦予數字創新文化新內涵,樹立想轉敢轉的創新意識。將數字創新作為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明確轉型升級發展目標和發展方向,理解轉型升級的價值和意義。其次,深刻領會數字化轉型新理念,數字化轉型歸根結底就是尋找能適應新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系的過程。利用數字化技術手段,改變原有落后的生產方式和管理模式,用數字化驅動產業轉型升級。轉型之后具備了更多探索與應用新材料、新技術、新能源以進一步降本增效的可能性,將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及更多的發展機遇。建筑業數字化轉型技術路徑分為數字建造和建造數字兩個維度。數字建造維度是指建造產業數字化,建造數字維度是指建造數字產業化。 2.創新數字人才工作新機制新模式 建立健全數字技術人才招引、培養及使用機制。首先,樹立柔性引進人才理念,完善數字創新人才規范標準,以需求為導向,以建筑產業數字化為目標,大力引進高端數字人才和綜合管理人才。其次,建立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圍繞工程建設主業,實施數字技術專業人才及技能人才培養提升工程,注重學科交叉與跨界融合,注重培養高層次跨界融合創新型人才。再次,以重大工程項目為載體,為人才提供實踐平臺和鍛煉提升空間,推動數字人才與建筑工程全面融合。最后,樹立系統理念,打造數字化轉型的組織體系,將數字化組織架構納入現代企業制度之中。以標準化、數字化、流程化為抓手,推動建筑業數字化建設,提升精細化、智慧化水平,提高企業管理效能及組織效能,為建筑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提供組織及人才保障。 (二)構建“一體兩翼多點支撐”戰略體系,吹響轉型升級交響曲 1.依托數字建造創新平臺,推動工程建設主體轉型升級 (1)發展智能化建筑,提升建筑數字化水平 依托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及數字孿生等數字技術,打造數字建造開放創新平臺,從項目咨詢規劃、設計施工及運維服務進行數字化、智能化、智慧化轉型,為打造現代化智慧建筑奠定基礎。 一是構建大數據開放創新平臺。通過深度學習和邊緣計算,對采集的數據進行整理分析,為項目咨詢規劃、投資決策等提供數字化服務,提升項目全過程管理智能化水平。比如,北京建工集團建立集團運營管理的決策支撐體系。建立企業主數據平臺,實現集團數據集中共享,人、財、物等資源管理集中統一,指揮調度、風險預警等智能決策,實現決策管理有依有據、直觀準確。在企業數字化業務支撐下,利用系統存儲的近7萬余條合同數據,通過系統智能化處理輔助決策,只需2個專業人員,便可完成集團每年近8000份合同的全部審核工作[3]。 二是打造智慧工地可信創新平臺。對建筑工程人員、質量、安全、成本及進度等關鍵環節進行智能管理,實現人、機、料、法、環全要素的實時感知、萬物互聯,為推動數字建造、智慧建筑奠定數字化基礎。在智慧工地監管應用方面,貴州省以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為核心技術的施工現場安全自動化監管,通過集成項目設備及應用數據實現工地現場的實時監控、數據采集、分析及綜合預警[4]。 三是構建CIM+智慧服務創新平臺。推動BIM、CIM、5G及數字技術深度融合,實現規劃咨詢的智慧化決策、建筑施工的數字化建造及運維服務的智能化管理,從而提升建筑產業全生命周期數字化、智能化及智慧化水平[5]。 (2)發展裝配式建筑,提升建筑工業化水平 2019年,住建部批復浙江等六個省份開展鋼結構裝配式住宅建設試點,并鼓勵各地年度土地供應計劃中明確一定比例的鋼結構建筑用地。裝配式建筑是實現建筑工業化的重要途徑,數字建造工業化是指工業互聯網和建筑工業大數據進行深度融合,依托BIM、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打造建筑工業互聯網平臺,對建筑、結構、水電、裝修等專業進行一體化統籌,充分發揮預制裝配式建筑的設計標準化、制造機械化特點,用智能制造實現建筑生產制造工業化水平,把數字建造提升到現代工業級精細化水平。[6][7]在施工階段,利用無人駕駛、機器人、無人機(應用于智慧工地現場測繪和質量檢測等工作)提高裝配式施工精準度和施工效率,節約勞動成本,保障施工安全。同時,BIM+裝配式+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的建造模式將引領建筑業走向更高、更快、更好的數字建造新世界,將成為新的增長點,為企業創新發展及轉型升級創造更大空間。比如,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作出突出貢獻的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就是依托模塊化設計、全程BIM技術輔助施工、裝配式施工,確保10天建成,充分體現了裝配式建筑的綠色環保,智能高效的特點。此外,智能管廊機器人、暗挖智能裝備等,掌握了模塊化的拼裝建造方式,大大提升了建造效率和資源利用率,智能集約化鋼筋中心生產效率可達人工操作的5倍[3]。 (3)發展節能環保建筑,提升建筑綠色化水平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推進綠色發展,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2019年綠色建筑評價標準指出,要對建筑全壽命期內的安全耐久、健康舒適、生活便利、資源節約、環境宜居等性能進行綜合評價。2020年底,民用建筑建材生產能耗和建造能耗,高達全社會終端能耗的55%左右。2021年兩會上,“碳達峰”“碳中和”“綠色發展”成為熱議關鍵詞。由此可見,發展節能環保、低碳綠色建筑已成為踐行美麗中國戰略的重要舉措。將數字技術應用于綠色節能建筑有關的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強化整體解決方案應用,構建全生命周期生態綠色建筑產業。 在設計方面,應構建BIM+IOT綠色智能建筑設計平臺,從源頭提升綠色建筑水平;在施工技術方面,應大力發展建筑幕墻綠色節能技術、建筑外保溫技術、太陽能環保技術,推廣低碳綠色建筑材料的實踐應用;在智能運維方面,應依托企業樓宇集成系統(Enterprise Buildings Integrator.EBI)、現場總線控制系統(Fieldbus Control System.FCS)等數字控制技術,打造綠色智能樓宇自控集成管理系統,對綠色智能建筑的能耗進行實時監控,推動節能減排,提升使用功能及服務效率,提高綠色建筑的智能化水平。比如,當代置業(中國)有限公司基于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利用BIM、AR、VR、數字孿生等技術實現數字建筑平臺工程全域數據協同和應用,通過建筑節能設計、能耗測算、數字仿真運行等,打造工業級品質的智能化建筑。以當代時光里“恐龍3號”為例,全年維持室內所有房間溫度在20-26℃,濕度在30%-70%,項目滿足被動房的技術要求,在同等能源需求下實現兩倍以上的產能,成為國內標桿級凈零能耗示范工程[3]。 2.依托科技金融創新平臺,打造可信數字建造產業新生態 在數字化時代,產業互聯網將取代消費互聯網成為時代發展的主題,建筑業由追求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型。加快推動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及創新鏈深度融合發展,已成為建筑業轉型升級必須面對的課題。 因此,依托區塊鏈等數字技術,構建數字建造產業科技創新平臺、數字化供應鏈金融共享平臺,對供應鏈、產業鏈的總成本結構進行深度分析,為有效降低供應鏈總成本提供數字化支撐。打造基于“科技+金融”為兩翼的建筑產業數字化服務平臺,為打造建筑產業數字化供應鏈、產業鏈提供技術支持,構建綠色可信數字建造產業生態圈。[8][9] (1)打造數字科技開放創新平臺引領翼 聚焦數字技術科技創新與服務建筑產業轉型升級,強化數字科技理論方法與建筑產業實踐應用研究,探索院企合建、聯合重組數字科技轉型之路。一是院企合建。利用高校在數字技術方面的科研優勢和人才資源,建立數字技術創新研究院,重點做好數字科技創新研發、高端數字人才教育培訓及交流合作,制定建筑業數字技術標準規范,構建產學研用協同開放創新體系。整合全球高端人才資源,加快與全球頂級科研機構及人才團隊合作,加快建造數字的產業孵化,推動數字技術成果轉化應用。二是聯合重組。聯合重組的關鍵是企業擁有特色的核心技術,注重數字創新能力,提升聯合重組價值。首先,橫向聯合。加強企業之間橫向重組,強強聯合優勢互補,提升核心競爭力;其次,縱向互補。整合建筑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不同行業之間因為共同核心要素而實現的跨界聯合,縱向互補創新發展;最后,國民融合。積極引導民營企業參與數字化轉型,在國家政策的指導下,加快推動國有企業、民營企業聯合重組。 (2)打造可信建造數字金融平臺帶動翼 產業數字金融,是指在智慧科技的賦能下,實現產業鏈上一種“去中心化”的全新金融服務模式。物聯網提供底層資產交易全過程的實時一手數據;區塊鏈確保數據的真實不可篡改,達到金融機構風控的要求;云平臺和大數據可形成基于實時一手數據的智能風控預警模型,數據的客觀、可視、可控實現了金融機構對資產的可視、可控。建造產業數字金融是基于金融、科技、實體產業多方共建的可信生態。一是建造數字產業互聯網平臺。首先,以綠色建筑材料供應為核心,構建招投標、詢比價、采購合同、在線評標、供應商管理等全周期的建造數字產業互聯網平臺。整合行業及上下游企業上鏈,避免中間環節,優化資源,從而達到降低成本、改進質量、提高效率、提升效益的目的。其次,以產業互聯網高端服務為核心,提供建筑設計軟件服務、企業管理軟件服務、供應鏈金融服務及檢測試驗服務,推動傳統建筑模式向高端數字建造轉型升級。二是建造產業數字金融平臺。以企業固定資產及流動資產為核心,以金融科技創新為抓手,打造基于區塊鏈ABS的可信數字產業投融資平臺。依托建造產業數字金融基金,提高資產周轉率和使用效率。拓展數字金融投融資平臺功能,優化融資/物租賃、貸款與保理/融資等金融服務的風控管理,提高服務效率及服務水平。 3.依托新興產業創新平臺,打造多點支撐戰略布局新體系 (1)新老基建融合發展新業態 新基建是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核心,建筑業應主動作為,搶抓發展新機遇,打造建筑產業新業態,推動傳統基礎設施建設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融合創新發展。 一是加快推動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及創新基礎設施建設,依托新基建的生產全要素整合及產業數字化升級的示范效應,加快推動傳統基建補短板、強弱項,改變落后產能、優化產業結構,推動建筑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構建數字物理融合的基礎設施一體化網絡新體系。二是加強頂層規劃,充分利用傳統基礎設施建設經驗優勢,依托數字技術,積極推進建筑、道路、橋梁、水利等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升級,全力發展數字建造、智慧建筑,打造新老基建融合的智能化基礎設施,實現新老基建融合創新發展。 (2)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新契機 我國新型城鎮化進入了以城市群和中心城市建設為主體的發展階段。其中,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四個城市群代表了我國區域經濟的最高發展水平,集聚了全國優質的科教、醫療、交通、金融等資源。截至目前,我國城鎮化率超過60%,與發達國家的80%相比還有較大差距,新型城鎮化建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建筑業應重點關注大城市群民生工程“補短板、強弱項”、公共服務類項目的建設、人居環境的打造以及一、二線城市的新區規劃及智慧園區建設。以落實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及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為契機,以縣域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城市更新為突破口,積極布局智慧建筑、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鄉村等領域,打造科學集約智慧城市新樣板,在新興產業贏得發展先機。 (3)物流園區承運平臺新模式 加快建筑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聚焦運營創新和管理創新,由成本驅動型向創新驅動型轉變,由傳統的施工總承包模式向EPC+FOT的“投建營一體化”轉型。充分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數字技術手段,構建“運營管理大數據平臺”,打造具備綜合功能的區域智慧物流園區,服務于工程建設及運營管理,探索從承建到承運的新模式,拓展建筑新業態。推動數字化、智慧化物流園區與現代產業集聚融合發展,提升運營管理服務的專業化、數字化水平,助力承運區域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升級,構建建筑產業物流園區新商業模式,為打造現代建筑產業新體系奠定基礎。 (4)“一帶一路”海外高質量發展新常態 2019年,商務部等19部門印發的《關于促進對外承包工程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了行業向高質量發展的目標。我國對外承包工程行業正由高速增長轉向中低速增長,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建筑業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踐行者和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大海外戰略的執行者,應積極布局海外市場。雖然國際經濟環境變化、區域沖突、疫情防控等諸多不確定因素,將影響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但亞太、非洲、拉美等地區仍有巨大建設需求。同時,央行推出的DC/EP(Digital Currency / Electronic Payment)將顛覆貿易結算體系,推動金融科技創新,DC/EP不僅改變個人支付方式,還將重塑企業間、國家間的支付結算方式,構建一個清晰的結算網絡,在跨境結算上發揮積極作用,促進國際金融業務的發展。因此,建筑業應提前布局,依托區塊鏈等數字技術打造符合建筑產業特色的DC/EP國際貿易結算體系。 (三)持續優化迭代,吹響轉型升級協奏曲 1.加強組織保障,發揮規劃引領作用 數字化轉型升級是“一把手”工程,應成立轉型領導小組,由主要領導親自掛帥,黨組成員及部門負責人各司其職,全員參與,形成統籌推進、同頻共振,上下一盤棋的轉型工作新格局。要充分發揮戰略轉型規劃引領作用,分級分類制定轉型實施方案,制定規劃落地實施的各項舉措,聚焦重點工程,構建轉型平臺,確保數字化轉型在正確的軌道上有序推進。 2.加強制度建設,發揮績效保障作用 建立健全企業數字化轉型扶持政策,一是建立健全人才政策體系。建立數字人才定向培養機制,建立數字人才激勵機制,以及高端數字人才引進機制。打造覆蓋全球的數字專業人才供需信息平臺,拓寬人才引進渠道;二是建立績效考核評價機制,強化績效激勵機制和懲罰約束機制,完善績效考核評價指標體系。不斷完善數字化轉型基礎制度建設,為推動轉型提供堅強的制度保障。 3.加強數字創新,發揮科技推動作用 隨著知識技術不斷地更新迭代,數字技術需要不斷創新突破,才能滿足企業數字化轉型需要。一是基礎融合創新,實現數字技術與建筑技術深度融合,構建協同發展新生態。二是核心技術創新,在BIM、區塊鏈等關鍵技術及軟硬件建設方面實現突破,提升核心競爭力。三是構建數字科技開放創新平臺,打造數字創新及轉型升級的新引擎,充分發揮數字科技支撐推動作用。 數字化轉型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持續推進、不斷優化和迭代升級。建筑業應以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計劃為契機,以“十四五”規劃為指引,以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為主線,科學制定轉型升級戰略規劃,以綠色低碳發展為宗旨、以建筑產業數字化轉型為主線、以新型建筑工業化為核心、以“兩化融合”為抓手,提升全過程咨詢、數字建造、智慧運維的數字化、科學化水平,助力實現建筑產業現代化。建筑業數字化轉型應分級分類、分周期推進,不斷迭代完善,久久為功、行穩致遠,直達勝利彼岸。 參考文獻 [1] 中國建筑業協會.2020年建筑業發展統計分析[EB/OL].中國建筑業協會官網. http://www.zgjzy.org.cn/. [2] 朱巖.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問題分析[EB/OL].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公眾號.2020-04. http://www.iii.tsinghua.edu.cn/. [3] 廣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數字建筑白皮書2020[J].2020. [4] 中國建筑業信息化發展報告(2020)行業監管與服務的數字化應與發展[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20. [5] 王鐵宏.建筑產業轉型升級與哲學思辨[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20. [6] 廣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筑產業數字化轉型新方略[J].中國勘察設計,2019,(9):34-41. [7] 袁正剛.建筑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之路[J].施工企業管理,2019,(2):38-40. [8] 王景.建筑產業數字化轉型白皮書[J].中國建設信息化, 2019,(14):1-3. [9] 邵平.產業金融數字化的新機遇[J].中國金融,2020,4(8). 注:原文載自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微信公眾號,本次發表作了較大改動。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 | |||||
相關鏈接
- 申海燕 | 加快推動科技創新發展...2021-08-17
- 梁雙 潘小海 張宗玟 張茗洋 |...2021-08-14
- 劉建春 張興宇 寧海龍 | 基于...2021-08-06
- 郭紅艷 | 市場主體參與國家儲備...2021-08-03
- 李開孟 曹玫 李東 | 重大規劃...2021-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