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建議
反駁五大誤解 中國經濟仍在崛起
| |||||
| |||||
摘要 SUMMARY 4月2日,《外交事務》發布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尼古拉斯·拉迪(NICHOLAS R. LARDY)撰寫的《中國仍在崛起——不要低估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評論文章,表示雖然近年來中國的增長有所放緩,但未來幾年中國的增長速度可能會是美國的兩倍,并警示美政府不要低估中國經濟增長的潛力,高估與亞洲伙伴保持深化經濟和安全關系的能力。 文章通過一系列數據一一反駁了當前對中國經濟潛力的五大誤解。一是針對中國經濟與美國經濟規模趨同的進展已經停滯不前的誤解,文章表示中國的通貨膨脹率一直低于美國且中美利率差距的擴大扭轉了大量外國資本流入中國的局面,但隨著美元利率上升,中國以美元計算的名義GDP幾乎肯定會在今年恢復與美國的趨同,并可能在大約十年內超過美國。二是針對中國的家庭收入、支出和消費者信心疲軟的誤解,文章表示2023年,中國實際人均收入增長6%,人均消費增長9%。消費增長超過收入增長。三是針對物價通縮在中國已經根深蒂固,使中國走上衰退的道路的誤解,文章表示核心消費者價格實際上漲0.7%,且企業加大了借貸力度,制造業、采礦業、公用事業和服務業的投資有所增加,經濟衰退并未出現。四是針對房地產投資崩潰的可能性的誤解,文章認為政府政策鼓勵銀行專門向即將完工的住房項目提供貸款成效顯著,2023年竣工面積擴大至78億平方英尺。五是針對中國企業家把資產轉移到國外的誤解,文章指出如果排除房地產,2023年私人投資增長近 10%,并且仍有3000多萬私營公司留下來并繼續投資。 二十多年來,中國驚人的經濟表現給世界大部分地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自2019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長乏力導致許多觀察家得出結論,認為中國作為一個經濟大國已經達到頂峰。美國總統拜登在3月份的國情咨文中說:“多年來,我聽到我的許多共和黨和民主黨朋友說,中國正在崛起,而美國正在落后。他們把它弄倒了。” 那些懷疑中國崛起能夠繼續下去的人指出,中國正面臨家庭支出疲軟、私人投資下降以及通貨緊縮。他們認為,中國可能會很快進入長期衰退,甚至可能面臨“失去的十年”。 但這種輕蔑態度低估了中國經濟的彈性。中國面臨著幾個不利因素,包括房地產市場低迷、美國對其獲得某些先進技術施加的限制以及勞動年齡人口的萎縮。但中國在1970年代末開始走上經濟改革之路時,克服了更大的挑戰。雖然近年來中國的增長有所放緩,但未來幾年中國增長速度可能會是美國的兩倍。 一些誤解加劇了對中國經濟潛力的悲觀情緒。以人們普遍存在的誤解為例,即中國經濟與美國經濟規模趨同的進展已經停滯不前。誠然,從2021年到2023年,中國GDP占美國GDP的比重從76%下降到67%。然而,到2023年,中國的GDP比2019年新冠疫情大流行前夕增長了20%,而美國僅增長了8%。 這種明顯的悖論可以用兩個因素來解釋。首先,在過去幾年中,中國的通貨膨脹率一直低于美國。去年,中國名義GDP增長4.6%,低于GDP實際增長的5.2%。相比之下,由于高通脹,美國2023年名義GDP增長了6.3%,而實際GDP僅增長了2.5%。 此外,美聯儲自 2022 年 3 月以來已將利率上調了 5 個百分點以上,從 0.25% 上調至 5.5%,使美元計價資產對全球投資者更具吸引力,并提振了美元相對于替代貨幣的價值。與此同時,中國央行將基準利率從3.70%下調至3.45%。中美利率差距的擴大扭轉了大量外國資本流入中國的局面,最終使人民幣兌美元貶值了10%。以貶值匯率將較小的名義GDP換算成美元,導致中國GDP相對于美國GDP的美元價值下降。 但這兩個因素很可能是暫時的。相對于中國的利率,美國的利率正在下降,這降低了投資者將人民幣兌換成美元計價資產的動力。結果,人民幣的貶值已經開始逆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今年中國物價將回升,這將提振以人民幣計價的中國GDP。以美元計算的名義GDP幾乎肯定會在今年恢復與美國的趨同,并可能在大約十年內超過美國。 第二個誤解是,中國的家庭收入、支出和消費者信心疲軟。去年,中國實際人均收入增長了6%,是2022年增長率的兩倍多,人均消費增長了9%。如果消費者信心疲軟,家庭將減少消費,轉而增加儲蓄。但中國家庭去年的表現恰恰相反:消費增長超過收入增長,這只有在家庭減少收入中用于儲蓄的份額才有可能。 第三個誤解是,物價通縮在中國已經根深蒂固,使中國走上衰退的道路。是的,去年消費者價格僅上漲了0.2%,這引發了人們的擔憂,即家庭會因預期價格會更低而減少消費,從而減少需求并減緩增長。這并沒有發生,因為核心消費者價格(即除食品和能源外的商品和服務價格)實際上漲0.7%。 2023年,用于生產其他商品的工具和原材料的價格確實有所下降,反映出全球能源和其他國際貿易商品價格下跌,以及中國對某些工業品的需求相對疲軟,這可能會削弱企業投資擴大生產能力的動力。他們認為,公司不會向企業注入資金,而是利用利潤下降來償還債務。但在這里,情況也恰恰相反:中國企業加大了借貸力度,無論是絕對值還是占GDP的比重。制造業、采礦業、公用事業和服務業的投資有所增加。經濟衰退并未出現。 另一個誤解是房地產投資崩潰的可能性。這些擔憂并非完全沒有道理;它們得到了新屋開工數據的支持,即已開工建設的新建筑數量,2023年是2021年的一半。但人們必須看看背景。在同一兩年期間,房地產投資僅下降了20%,因為開發商將此類支出的更大份額分配給完成他們早些年開始的住房項目。2023年竣工面積擴大至78億平方英尺,首次超過房屋開工量。政府政策鼓勵銀行專門向即將完工的住房項目提供貸款,這很有幫助;全面放寬對房地產開發商銀行貸款的限制將加劇房地產過剩。 最后,還有一種誤解,認為中國企業家把資產轉移到國外。從1978年經濟改革開始到2010年代中期,中國的私人投資增長速度快于國有企業投資。到2014年,私人投資占所有投資的近60%,而1978年這一比例幾乎為零。由于私人投資通常比國有企業更具生產率,其在總投資中所占份額的擴大對中國這一時期的快速增長至關重要。而到2023年,私人投資僅占總投資的50%。但在這里,悲觀情緒再次沒有得到數據的支持。首先,2014年后私人投資占總投資份額的幾乎所有下降都是由于房地產市場的調整造成的,房地產市場由私人公司主導。如果排除房地產,2023 年私人投資增長了近 10%。此外,仍有3000多萬私營公司留下來并繼續投資。2023年未被正式歸類為公司的家族企業數量增加了2300萬家,達到1.24億家企業,從業人員約3億人。 前方的真正挑戰 盡管中國受到許多問題的困擾,但夸大這些問題對任何人都沒有好處。對美國來說尤其如此。中國可能會繼續貢獻世界經濟增長的三分之一左右,同時增加其經濟足跡,特別是在亞洲。如果美國政策制定者低估了這一點,他們可能會高估自己與亞洲伙伴保持深化經濟和安全關系的能力。 | |||||
相關鏈接
- 胡鉑 | 推進我國世界級機場群高...2024-03-29
- 評估中國在機器人行業的創新程度2024-03-21
- 周榮 郭建斌 鄭立 周茜 | 推...2024-02-05
- 經濟增長放緩對我國科技研發投入影...2024-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