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咨視界
伍迪 牛耘詩 | 民間投資基礎設施系列研究之一:投資偏好
| |||||
| |||||
以凱恩斯為代表的傳統西方經濟學家,一直以來都強調政府在基礎設施建設供給中的重要地位。但隨著各國民間資本的發展以及基礎設施建設需求的不斷增加,基礎設施完全由政府供給的傳統理論受到挑戰。引入社會資本參與我國基礎設施領域的投資建設,是我國40年投融資體制改革與創新歷程中的重要成果,為新時代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促進有效投資做出了重要貢獻,也為世界基礎設施建設供給的理論與實踐講述了中國故事。 公司研究中心在多年相關專題研究與專項評估工作的基礎上,在有關各方的支持下,成立了以伍迪、牛耘詩、張雪飛、苗雨菲、馮珂、蘇靖丹、陳海清、周秘等內外部青年專家為骨干的“民間資本投資基礎設施”專題研究小組,自2019年起在各級政府部門、工程企業、學術團體、咨詢單位、金融機構等實施了多輪專項調研,先后獲得了168份調研數據資料,并基于調研數據對投資環境、投資偏好、資本結構、制約因素、政策有效性等多個方面開展了研究。本公眾號將部分研究成果以系列文章的形式陸續刊發,本文為系列研究之一,供業界同仁參考。 不同類型企業投資基礎設施項目的偏好差異研究 摘要:企業參與投資能夠促進我國基礎設施發展?;谡{研數據,從領域和區域兩方面,對我國不同類型企業投資基礎設施項目的偏好差異進行對比分析,發現企業的所有制類型、主營業務所在地、企業規模等方面對企業的投資偏好產生影響,總結不同類型企業的投資偏好特點,分析偏好產生差異的深層原因,并給出政策建議。 關鍵詞:基礎設施;企業類型;投資偏好;補短板 一、研究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保持高速增長,1982年至2018年間平均增長率為20.4%?;A設施是社會生產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務的物質工程設施,是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經濟快速持續增長的重要推動力。但是2018年以來,我國基礎設施投資連續兩年增長率僅為3.8%,內外部環境的變化為基礎設施領域投資建設帶來新的挑戰。 企業參與基礎設施投資,既能緩解政府資金壓力,又能通過市場化方式引入專業化的建設、運營和管理經驗,能夠有效拓展建設項目范圍,打破行業壟斷機制,對促進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國民經濟健康穩定增長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實行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各種類型的企業都可以平等地參與基礎設施項目。但是,不同類型的企業對基礎設施項目存在不同的投資偏好,這種偏好的差異體現在行業領域、空間區域等方面,產生這些差異的原因除了企業的所有制屬性不同,還包括企業的規模、企業所在地等因素。因此,本研究對不同類型的企業進行行業領域和空間區域方面投資偏好的調研,并對不同投資偏好的差異進行分析,為促進企業參與基礎設施領域的有效投資以及相關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鑒。 二、調研設計與實施 基于研究目標,本次調研重點調查企業的類型特征和投資偏好兩部分內容:企業的類型是企業的客觀信息,包括企業的所有制屬性、企業規模、所在區域等;企業的投資偏好則是企業基于自身狀況的戰略定位,包括行業領域、區域等投資偏好,具有一定的主觀性,因此要求調研的受訪對象一定是充分了解所在企業戰略和投資情況等的中高層管理人員。 本文研究團隊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2月期間參與某中央預算內資金的專項工作,通過全國各級政府投資主管部門邀請到來自63家企業的管理人員參與本次調研。這些企業的所有制類型、主營業務所在地、企業規模分布如圖1、圖2、圖3所示,可以看出,本次調研的受訪企業具有較強的多樣性,在不同類型特征中的分布滿足本文研究要求。 三、投資領域偏好的調研結果與分析 為了提升研究的實踐指導意義,本次調研對各受訪企業的投資領域選擇范圍進行了明確的限定,即在2018年國務院發布的《關于保持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力度的指導意見》中提到的“補短板”領域中進行選擇,具體細分為鐵路、高速公路、樞紐機場、物流、園區綜合開發、污水垃圾處理、水利、旅游、養老及其他等多個領域,調研中邀請受訪企業選擇不多于三個本企業傾向投資的領域。 調研結果顯示,企業投資領域偏好中最高的三個領域是園區綜合開發、污水垃圾處理、高速公路,這表明我國近年來城鎮化和環保領域高速發展,園區開發、污水垃圾處理項目建設扶持力度大、市場需求高,高速公路網建設也處于高速發展期。此外,旅游、養老項目作為熱門領域,也吸引了較多企業。而企業投資意向較低的領域包括物流、樞紐機場、鐵路等,這些領域往往投資規模較大、專業化程度較高,企業投資意愿相對較弱。 企業對不同領域的投資偏好有很多影響因素,以下分別對企業所有制類型、企業主營業務所在地、企業規模等因素進行分析。 (一)不同所有制企業的投資領域偏好差異分析 中央企業、地方國企、民營企業等不同所有制類型的企業對投資領域的偏好存在差異,調研結果統計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所有制類型受訪企業投資領域偏好 最吸引中央企業投資的領域包括高速公路、污水垃圾處理、園區綜合開發,與所有企業的整體偏好領域相同,但具體排名有一定差異。相比于平均水平,中央企業的偏好差異主要體現在高速公路、旅游、養老等領域:傾向投資高速公路的中央企業所占比例達到60.00%,遠高于28.57%的平均水平,而對于旅游、養老領域的投資傾向則遠低于整體水平。從整體上看,傾向投資各領域的中央企業比例呈現“兩極分化”的特征,在各領域分布非常不均衡??梢园l現,各個領域中中央企業傾向投資的比例基本上落在40%以上或20%以下,說明不同中央企業的投資戰略具有較強的一致性,也說明僅僅依靠中央企業進行補短板領域的投資是不夠的。 地方國企對投資領域的傾向順序及比例與整體水平最為接近,傾向投資污水垃圾處理、高速公路、園區綜合開發、旅游、養老領域,但對鐵路、樞紐機場、物流領域投資的意愿不強。與中央企業不同,地方國企在投資領域偏好中的分布呈現較為平均的特點,傾向投資各領域的比例基本都在20%到30%之間。這說明同樣作為國有企業,地方國企是中央企業的一個很好的補充,其業務更加多樣化,其業務發展戰略對地方發展的貢獻更有針對性。 民營企業投資領域偏好與中央企業、地方國企呈現顯著的差異。在養老領域,民營企業的投資偏好更加強烈,但是在高速公路、污水垃圾處理、水利領域,民營企業的投資意愿較低,其中高速公路、樞紐機場等交通領域的投資意向明顯低于平均水平。在實踐中,民營企業在交通領域的資本、技術、政府溝通能力等往往弱于中央企業和地方國企,且這些項目投資額往往較大,導致民營企業投資意愿不強。 綜合比較中央企業、地方國企、民營企業的投資偏好,可以發現:第一,中央企業與民營企業在多個領域中呈現出完全相反的投資偏好,高速公路和養老即是兩個非常典型的行業領域,這是現行的市場環境和政策體系下自然選擇與分工的結果;第二,地方國企的投資偏好與整體水平最為相似,在多數領域介于中央企業與民營企業之間,且在不同領域分布較為平均,這體現了地方國企在職能上與中央企業的不同,地方國企的專業領域往往與地方的發展規劃緊密相關,在專業業務上也體現了更強的多樣性;第三,民營企業相比于國有企業整體上更傾向于投資固定投資小、專業化程度高的領域,這充分體現了“比較優勢”在不同企業進行投資選擇時起到的決定性作用。 (二)不同地域企業的投資領域偏好差異分析 業務常駐地不同的企業,擁有的地理優勢和政策優勢往往不同。按照我國“第七個五年計劃”中將各省級行政單位按區域劃分的標準,結合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中對區域劃分的調整,本次調研將企業所在地劃分為東部、中部、西部三個區域。為了探索地域因素對投資領域偏好的影響,統計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地域企業投資領域偏好 東部地區企業偏好投資的領域排序與平均水平比較相似,對園區綜合開發、污水垃圾處理、高速公路等領域投資傾向較強。 中部地區企業對高速公路的投資傾向遠高于平均水平,其客觀原因是很多中部地區的省市是我國的交通樞紐,對交通基礎設施需求大,此外,中部地區企業對園區綜合開發、污水垃圾處理、旅游、水利等熱門行業的投資意愿也較強,但對養老領域的投資偏好顯著低于整體水平。 西部地區的企業更重視旅游和養老領域,而對污水垃圾處理的投資意向不強,這也反映出了西部地區基礎設施的行業特征,西部人口密度較小,對污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需求有限,但對旅游養老產業有旺盛的需求。此外,西部地區企業對水利領域的偏好投資較低,這與西部地區的自然氣候特點有關,我國西北地區氣候干旱,水資源短缺,限制了水利工程的建設。同樣,西部地區企業基本沒有對鐵路的投資意愿,這也受到了氣候與地勢條件的影響。 綜合比較常駐地在東部、中部與西部三個地區的企業投資偏好,可以發現:第一,東部地區企業偏好投資的領域排序與平均水平比較相似,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的企業則與整體水平有較大的差異,這說明常駐在東部地區的企業在我國基礎設施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第二,企業的投資傾向與企業常駐地所處地區的基礎設施行業發展情況息息相關,例如,中部地區企業對高速公路的投資意向最強,西部地區企業對旅游、養老投資意向強,對水利、鐵路投資意向弱,這些都是地理位置、市場需求和政策導向結合導致的,因此,在有關部門制定相關戰略和政策推進各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時,應充分考慮各個地區的地理位置優勢和自然氣候條件,因地制宜,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三)不同規模企業的投資領域偏好差異分析 參考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統計上大中小微型企業劃分辦法(2017)》,將本次受訪企業根據年主營業務收入規模劃分為大、中、小三個規模類型:小型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規模5000萬元以下,大型企業10億元以上,中型企業介于二者之間。統計不同規模企業的投資偏好差異如表3所示。 表3 不同規模企業投資領域偏好 小型企業對旅游、養老領域的投資傾向性最高,且均高于整體水平,但在園區綜合開發、污水垃圾處理等熱門領域,投資傾向低于整體水平。相比于園區綜合開發項目,旅游、養老等領域基礎設施項目體量相對較小,承擔的投資風險相對較小。與之相反,小型企業在高速公路等投資額較大的領域,投資傾向顯著低于整體水平,這說明小型企業相對不愿意對投資額大的項目進行投資。 大型企業傾向投資的領域包括園區綜合開發、污水垃圾處理、高速公路,比例顯著高于企業整體水平。此外,水利行業雖不算熱門行業,但大型企業對其投資傾向高于整體水平。與之相反,大型企業對旅游、養老的投資熱情不高。 綜合比較不同規模企業的投資偏好差異可以發現,企業規模與偏好領域項目的體量高度相關,在鐵路、高速公路、園區綜合開發、污水垃圾處理、水利等領域,企業的投資意愿隨著企業規模的增長而上升,而在旅游、養老領域,隨著企業規模的增大,投資傾向逐漸下降。即小型企業偏好投資規模較小的項目,大型企業偏好投資規模較大的項目。 四、投資區域偏好的調研結果與分析 我國不同區域的經濟發展速度存在差異,為了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國家施行了西部大開發、京津冀、粵港澳、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環渤海區域一體化等一系列戰略和規劃。基礎設施投資是帶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研究企業投資區域偏好并在政策中合理應用,將有助于更好發揮企業的能動性,從而更好地配置資源,進一步減小區域間不平衡程度。 本次調研沒有吸引到位于東北三省的企業參加,但是為了分析各地企業對東北地區的投資意愿,在進行投資地域偏好統計時特別將東北三省與其他的西部、中部、東部地區進行區分。調研結果顯示,最吸引企業參與基礎設施投資的區域是東部地區,占58.73%,吸引力最低的就是東北地區,僅為3.17%??梢钥闯鰱|部地區由于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市場規模較大而吸引了大部分企業的投資意向。企業所有制類型、企業主營業務所在地、企業規模等因素影響企業的投資地域決策,以下分別對這些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一)不同所有制企業的投資區域偏好差異分析 中央企業、地方國企、民營企業等不同所有制類型的企業對投資區域的偏好存在差異,調研結果統計如表4所示。 表4 不同所有制類型企業投資區域偏好 從整體上看,中央企業、地方國企、民營企業三類企業對不同地區投資偏好的各自排序與整體排序基本一致,但比較三類企業的投資意愿水平存在一些差別:相比于整體水平,中央企業投資東部和東北部地區的比例更高,對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的比例更低,而地方國企和民營企業幾乎沒有企業愿意投資東北地區,這說明目前東北地區基礎設施發展主要依靠中央企業,對民營企業缺乏吸引力;民營企業傾向投資東部地區的比例低于整體水平,而對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投資的比例更高,且民營企業是西部地區投資意愿最強的,這說明目前民營企業是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主要力量。 綜合比較中央企業、地方國企、民營企業的投資偏好可以發現,國有資本傾向投資東部和東北部地區的比例最高,這說明國有企業一方面占據競爭優勢可以在熱門地區(東部)占據市場,另一方面又需要履行一定的社會責任,承擔市場相對冷門地區(東北)的基礎設施建設。與投資領域偏好類似,在投資地域偏好上,中央企業與民營企業也呈現出相反的投資偏好,說明國有資本和民營資本在不同區域有較為明確的市場地位,互相起到補充的作用,構建了較為均衡的地域投資結構。有關部門在推動相關政策時,應充分考慮形成這種市場分工的因素,適當引導不同所有制類型的企業,促進民營資本與政府資本需相互配合相互協調,以提高經濟增長率和社會福利水平。 (二)不同地域企業的投資區域偏好差異分析 為了探索企業業務常駐地的因素對投資地域偏好的影響,統計差異結果如表5所示。 表5 不同地域企業投資區域偏好 分析表中數據可以明顯看出,無論是哪個地區的企業,投資地域偏好最高的均為企業所在地區,企業的地域投資偏好與企業業務常駐地高度相關。值得注意的是,各區域企業也存在部分愿意跨區域投資的企業,且隨著地理位置呈現出“由東向西愿意跨區域投資的企業比例逐漸增多”的規律,而且跨區域投資的企業多數更傾向于投資東部地區,表明東部地區基礎設施的吸引力是最高的。 為了進一步探索所有制類型和業務所在地兩個因素如何共同對企業投資偏好產生影響,統計中央企業、地方國企、民營企業依不同所在地的投資區域偏好如表6所示。 表6 不同地域不同所有制企業投資區域偏好 分析表中數據可以看出:不同地區的中央企業,其區域投資偏好依舊集中在本地區,但也有部分企業傾向投資其他區域;不同地區的地方國企,所有地區都是100%更傾向于投資本區域的項目;不同地區的民營企業,其偏好分布則相對分散。 綜合比較中央企業、地方國企、民營企業的投資偏好可以發現,不同所有制企業的地域投資偏好受企業所在地影響從強到弱的順序為:地方國企、中央企業、民營企業。這是由于地方國企具備很強的地方屬性,其業務范圍易被限制在本區域,跨區域投資不利于其發揮企業優勢,而民營企業受地域性的影響則相對較弱,這也體現了民營企業的優勢,企業的投資區域決策更為靈活。 (三)不同規模企業的投資區域偏好差異分析 統計不同規模企業的投資偏好差異如表7所示。 表7 不同規模企業投資區域偏好 與所有企業整體水平相比,小型企業在除東部以外的所有地區都具有更高的投資傾向,而中型和大型企業幾乎沒有傾向在東北地區投資的企業,這說明東北地區的基礎設施缺少大中型企業的支持。中型企業在東部和中部地區投資比例都低于整體水平,而傾向在西部地區投資的比例為44%,遠高于整體水平20.63%,這說明中型企業是中部地區基礎設施發展的主力軍。大型企業中有80%企業偏好東部地區,遠高于整體水平,而傾向在西部地區投資的僅有4%。 綜合比較不同規模企業的投資偏好可以發現,從投資地域偏好集中度來看:小型企業集中度較低,在各地區均有投資傾向;中型企業集中于東部和西部地區;而大型企業高度集中于東部地區。這說明企業規模越大,投資地域偏好的集中度越高。規模越大的企業越傾向于在東部地區進行基礎設施投資,說明規模越大的企業在東部地區的競爭中更具優勢,在一定程度上擠占了中小企業在東部地區的發展空間。 五、結論與建議 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仍然是當前我國“穩增長”的重要手段,其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存在顯著的地區和領域差異,因此本文對企業投資基礎設施的領域和區域兩方面偏好,從不同角度進行了深入的調研與分析,具有較強的理論價值及政策指導意義。 研究發現,企業所有制屬性、主營業務所在地、企業規模等方面對企業的投資偏好都會產生顯著影響:首先,無論是投資領域還是投資區域,中央企業與民營企業在多個方面呈現完全相反的投資偏好,這也反映了我國基礎設施的市場格局,若有關部門希望更好利用不同所有制企業的特點推進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或者希望進一步改善這種基于政策體系環境自然選擇而形成的局面,則需要在頂層設計中充分考慮所有制屬性不同帶來的影響因素,應不斷優化市場環境,針對不同行業特定的特征出臺政策,引導、鼓勵和支持具備專業經驗的民營資本參與到特定的基礎設施補短板領域;第二,幾乎所有企業都更傾向于投資所在地區的項目、更傾向于投資所在地區行業需求旺盛的領域,地方國企在投資偏好決策中展現出的地方屬性最明顯,因此,對于當地亟待發展的基礎設施領域,地方政府可以通過適當的優惠政策吸引外地企業入駐或者與本地企業合作,在“一視同仁”原則的前提下促進良性競爭,更好地利用這一驅動因素帶動當地基礎設施的建設與發展;第三,在當前的基礎設施投資領域,規模越大的企業越具有競爭優勢,體現在規模較大的企業更能夠在東部地區立足、更容易在重大基礎設施領域立足,因此企業在制定發展戰略中應充分考慮不同發展階段的競爭優勢,而相關政策在出臺時也應充分考慮這一因素對行業健康發展的影響,為中小型企業創造更好的生存環境,避免行業不充分競爭市場的出現。 主要參考文獻 [1] 國家統計局. 中國統計年鑒2019[M], 北京: 中國統計出版社. [2] 劉生龍,胡鞍鋼. 基礎設施的外部性在中國的檢驗:1988—2007[J].經濟研究, 2010, 45(03): 4-15. [3] 顧豐穎. 建筑企業作為投資主體參與基礎設施 PPP項目的角色分析[J]. 中國市場, 2019(34): 94-95. [4] 許紅梅,李春濤,劉亞楠.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與西部經濟高質量發展[J]. 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20(03):39-50. [5] 吳繼明,張炳才.我國中小企業投資效率實證研究[J].會計之友(中旬刊),2010(01):31-33. [6] 嚴成樑,龔六堂.基礎設施投資應向民營資本開放嗎?[J].經濟科學,2014(06):41-52. [7] 孫早,楊光,李康. 基礎設施投資促進了經濟增長嗎——來自東、中、西部的經驗證據[J]. 經濟學家, 2015(08):71-79. 注:原文載自《項目管理技術》2020年第18卷第10期,原文作者為伍迪、牛耘詩、蘇靖丹、陳海清、王守清。 | |||||
相關鏈接
- 夏雪 | 社會科學研究人才“1+...2021-12-10
- 彭翔 劉娣 徐毅敏 | 超低能耗...2021-12-08
- 劉太平 | 系統謀劃推動產業轉型...2021-12-06
- 謝明華 陳梅濤 等 | 全球氫能...2021-11-30
- 楊海志 | 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2021-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