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咨視界
于明 張恩銘 | 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探析:動能與展望
| |||||
| |||||
摘要:長江三角洲地區在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引領和支撐作用,黨中央國務院對促進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高度重視,提出打造“面向全球、輻射亞太、引領全國的世界級城市群”的戰略要求。本文在對長三角地區范圍內的上海市、浙江省、江蘇省、安徽省經濟發展水平綜合對比的基礎上,分析了長三角經濟增長的三大動能情況,最后提出了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展望。 關鍵字:長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 一、長三角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對比 2020年,長江三角洲地區一市三省(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洕偭空既珖洕谋戎亟咏姆种唬M一步凸顯對全國經濟的支撐引領作用。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和新冠疫情爆發的復雜局面,長三角地區在“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精神指引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積極落實高質量發展總要求,經濟增長保持韌性,創新驅動力穩步提升,圍繞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大關鍵,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進入了新階段。 2021年,長三角地區經濟增長繼續保持良好的態勢,地區經濟總量和人均經濟規模持續擴大,在全國經濟發展格局中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經濟發展質量不斷提高,且省際經濟發展的差距在逐步縮小。 (一)經濟規模持續擴大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長三角一市三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4.4萬億元,平均增速為3.2%,較2019年增速下降近一半。人均GDP達到114471元,同比增長2.4%,高出全國平均水平(72371元)近42100元,領先幅度進一步擴大。在4個省市中,GDP增速低于全國的只有上海市(1.7%),人均GDP規模低于全國水平的有安徽省??傮w來看,長三角地區經濟實現了持續穩定增長,人均經濟規模繼續攀升,領先全國同期水平的幅度進一步擴大。 數據來源:根據長三角地區各省市統計年鑒及公報整理 圖1 2018-2020年長三角地區GDP和GDP增速情況 (二)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2020年,長三角地區生產總值占全國的比重達到24.1%,同比提升0.2個百分點,在全國經濟總量中的比重不斷上升。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第三產業占比均超過了50%,其中,服務業發展勢頭強勁,工業經濟明顯好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成長,重點行業表現突出。但省際之間產業結構、產業體系和重點產業發展情況仍存在明顯的地區差異,其中,上海的第三產業比重超過70%,安徽的第三產業比重超過50%。 從各省市產業結構比較來看,上海第三產業產值占比高出第二產業45.7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占比不足30%,第一產業占比微乎其微,服務型經濟主導的產業結構特征極為明顯;浙江第一產業占比3.3%,第三產業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高出第二產業10個百分點以上,形成典型的“三二一”型產業結構;江蘇第二產業比重與第三產業比重相差不大,呈現服務業與工業并重的產業格局;安徽產業結構正處于服務業工業并重向“三二一”型產業結構轉型的過程中。 數據來源:根據長三角地區各省市統計年鑒及公報整理 圖2 2019-2020年長三角地區三產結構變化情況 (三)產業發展特色顯著 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和標志性產業鏈,是長三角地區實現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內容。2020年,長三角地區的服務業產值占比均超過了GDP的一半。上海服務業中增長最快的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速接近20%;江蘇服務業中的金融、交通倉儲運輸和郵政等增速明顯,互聯網及相關服務業增速最快;浙江以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主要特征的“三新”經濟增加值占GDP的25%以上;安徽以互聯網信息技術、商務服務等新興行業為代表的規模以上其他營利性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超過20%,帶動優勢凸顯。 2020年,長三角地區的工業經濟發展均有所好轉。上海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2019年多出1.7個百分點;江蘇的高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的貢獻率較高,其中,電氣機械、醫藥、專用設備等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增長較快;浙江17個傳統制造業產能利用率達83.1%;安徽40個工業大類行業有26個行業的增加值保持增長,其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汽車制造業及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等增長迅速。 數據來源:根據長三角地區各省市統計年鑒及公報整理 圖3 2018-2020年長三角規上工業增加值 長三角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成長。2020年,上海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提高到40%;江蘇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11.0%,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37.8%,比上年提高5.0個百分點;浙江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10.2%,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33.1%;安徽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18%,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幅較快。 二、長三角經濟增長動能分析 2020年,長三角地區經濟增長動力仍處于動態調整轉化階段。三大發展動力中,投資規模仍然處于增長態勢,但增幅減緩;內需消費高速增長,增幅有所回落;出口呈現較為明顯的大幅波動變化特征。總體而言,長三角三大發展動力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仍然顯著,但規模增速普遍下降,且內部各要素之間處于動態變化之中,經濟增長動力結構存在較明顯的地區差異。投資和消費實現較快增長,但增速放緩。受國際貿易形勢影響,出口情況波動較大。 (一)投資規?;颈3址€定 固定資產投資是推動經濟增長的主力之一,2020年投資在促進經濟恢復中發揮了積極作用。2020年,長三角地區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為3.5%,高于全國平均水平0.6個百分點。其中,上海市增速達到10.3%,江蘇省為0.3%、浙江省為5.4%、安徽省為5.1%。近年來,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結構轉型升級優化的影響,長三角地區固定資產投資回歸理性,增幅持續減緩。浙江投資增速實現正增長,上海、江蘇的投資增速變化不大,呈現出穩定發展態勢,安徽投資增速出現下滑。 以鐵路投資為例,2021年長三角地區鐵路建設投資規模將超過750億元,根據《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十四五”期間將新建鐵路6600公里,對應投資額1147億元。 (二)內需消費全國占比較為穩定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是衡量一座城市消費力的重要參考指標。受疫情影響,2020年長三角地區內需消費增速放緩,上海、安徽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正增長。浙江、江蘇的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速出現負增長。根據統計,2020年全國消費前十強城市依次為上海、北京、重慶、廣州、深圳、成都、蘇州、南京、武漢、杭州,長三角地區占四席。 (三)出口增速實現正增長 2020年,盡管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以及受全球疫情的影響,但世界經濟總體穩步復蘇,大宗商品價格回升,國際經貿關系發展活躍,加之我國“一帶一路”倡議取得新的進展,長三角地區出口仍然實現了較快增長,全年出口額69325億元,其中,安徽的出口增幅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浙江出口增幅繼續穩定在9.0%,在沿海省份中排名前列。在全國地位方面,2020年長三角地區出口規模占比達39.8%,重要性進一步顯現??傮w而言,長三角地區出口情況總體穩定,但受國際貿易不確定性影響,各省市的出口波動幅度也較大。 數據來源:根據長三角地區各省市統計年鑒及公報整理 圖4 2018-2020年長三角投資、消費和出口情況 三、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的展望 (一)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 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和標志性產業鏈,是長三角實現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內容。長三角作為我國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產業要素最集聚、產業鏈最完整、創新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按照中央要求,一市三省以建設世界級產業集群為目標,促進產業鏈深度融合,力爭在高端制造業產業鏈中起主導作用。一市三省要強化分工合作,按照基礎設施互補共享各揚所長、相互賦能,把各自優勢變成共同優勢、產業布局錯位銜接、市場應用統一完整的原則,創新構建區域產業鏈協同發展新模式,以發展“高”“新”“綠”產業作為主攻方向,推動區域合作和綠色發展。 (二)建設長三角產業合作載體 長三角地區高質量一體化發展離不開產業合作載體的建設,應進一步發揮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和引領作用,通過產業合作區建設促進開放合作。一市三省發揮在數字經濟領域的各自優勢,搶抓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賦予的機遇,加強數字經濟合作與交流,共同推進數字經濟重大創新平臺建設,打造數字經濟發展高地;超前部署“新基建”,深化工業互聯網一體化示范區建設[1],推動長三角地區成為全國“數字新基建”發展和示范應用的先導區;推動數據開放共享和場景應用,開展車聯網集成創新和合作,搭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合作交流平臺。上海牽頭搭建了長三角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企業可以更方便地利用一市三省的科技信息和資源,提高研發效率、減輕成本負擔。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的深入推進,產業合作載體建設的需求也日益迫切。 (三)協同推進公共服務便利共享 當前,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成效顯著,長三角進入高質量一體化發展階段,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引領,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打破地理邊界,以融合發展新機制打破行政邊界,重塑城市群協調發展新格局。公共服務是推動區域協同發展的重要保障,根據2020年度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做出的安排,長三角地區要共同強化公共服務便利共享,整體謀劃、系統重塑、全面提升一體化公共衛生體系、區域社會治理統籌協調能力、科技協同創新能力,推行矛盾糾紛化解“最多跑一地”[2]。 結合2020年一市三省衛生健康部門共同簽約的《長三角區域公共衛生合作協議》,以及商務部門共同簽約的《長三角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合作共建協議》,統籌醫療衛生養老服務、優化跨境貿易營商環境、提升區域就業創業環境、合理配置教育資源,發揮公共服務對產業集聚的支撐作用,也為更大范圍的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積累經驗。 (四)探索區域一體化創新合作機制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根本在于,以全面深化改革,突破一城一地區劃壁壘,探索科創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的實現路徑,通過設立更高層級的協調發展機構,建立多領域、多層次的協調發展機制,形成有序的城市職能分工體系。在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合作、生態環保等關鍵領域進行漸進式的改革,快速推動區域內相關體制的整體創新。 長三角地區各地都有很多走在全國前列的創新亮點,如上海的“放管服”改革、江蘇的“不見面審批”、浙江的“最多跑一次”等行政事務改革。綜合集成各地的體制改革創新經驗,開展先行先試,探索急需突破的政策機制,創新構建一市三省四位一體的融合發展新體系,實現成本共擔、利益共享、合作共贏。先期啟動條件成熟、能夠體現國家戰略,且各方達成共識的建設項目,隨后拓展長三角地區向中西部地區輻射帶動的范圍,逐步實現全國范圍內的復制推廣。 四、結束語 從近幾年的發展趨勢來看,長三角地區三大發展動力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仍然顯著,但規模增速普遍下降,且內部各要素之間處于動態變化,經濟增長動力結構存在較明顯的地區差異。具體而言,投資、出口對長三角的帶動作用仍較顯著,消費的拉動作用也在顯著上升。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目標是打造創新包容、開放合作、領先全球的世界級城市群、全球的超級經濟圈。滬蘇浙皖一市三省在傳統主導產業的基礎上,積極打造新動能,謀劃重大規劃對接、區域協同創新、基礎設施互通、生態環境聯控、民生工程共建等重大工程,通過發揮上海龍頭帶動作用,推動長三角地區城市都市圈協同發展,強化沿海、沿江、滬寧合杭甬、滬杭金發展帶的聚合發展,促進區域發展能級和水平整體躍升,使長三角地區朝著最具全球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目標邁進。 參考文獻 [1] 汪永安.長三角創新合作跑出“加速度”[N].安徽日報.2020-07-16(8). [2] 吳量亮.十九項重大合作推進長三角一體化[N].安徽日報.2020-06-11. 注:原文載自《中國工程咨詢》2021年第7期,本次發表有改動。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 | |||||
相關鏈接
- 張英健 | ?完善城鎮生活垃圾處...2021-08-31
- 王鵬耀 | 城市軌道交通PPP項...2021-08-26
- 劉建春 張興宇 寧海龍 | 數字...2021-08-20
- 申海燕 | 加快推動科技創新發展...2021-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