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咨視界
紀念石啟榮同志系列文章 | 《共和國的鋼鐵歲月》之:矢志不渝三九載 直掛云帆濟滄海
| |||||
| |||||
編者按:《共和國的鋼鐵歲月》一書通過對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原黨組書記、總經理石啟榮同志的訪談,揭示了我國鋼鐵工業發展過程中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再現了鋼鐵工業艱苦卓絕、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為鋼鐵工業的歷史傳承和轉型升級注入了新的正能量。本書20余萬字,由在石啟榮身邊工作的同志們歷經十多年收集整理而成,圖文并茂,內容翔實,對了解共和國火紅的鋼鐵年代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對鋼鐵工業未來發展也具有現實意義。 本文全文摘錄自該書第一部分。 寶鋼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寶鋼”)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產物,1978年12月23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閉幕的第二天,在上海北翼長江之畔的寶山區打下第一根樁。經過39年的發展,寶鋼已成為中國現代化程度最高、最具競爭力的大型鋼鐵聯合企業。 2016年,寶鋼連續十三年進入美國《財富》雜志評選的世界500強榜單,列第275位,在世界鋼鐵企業排序中列第5位。寶鋼的建設,極大地促進了中國鋼鐵工業的技術進步,實現了中國鋼鐵工業的跨越式發展,從此,我國鋼鐵業開始躋身世界先進行列。 寶鋼工程是國家的一個重大建設項目,當初建設這樣的大鋼廠,必須把全社會的力量組織起來,舉全國之力來實施。 寶鋼打下第一根樁 1978年12月-1985年9月,第一座高爐及相應的煉鋼、公輔設施投入生產,人們習慣稱之為寶鋼“一期”工程。 1985年10月-1992年7月,第二座高爐及煉鋼、軋鋼工程相繼投入生產,人們稱之為寶鋼“二期”工程。需要說明的是,寶鋼與日本簽訂的合同中并無一期、二期之分。 20世紀90年代,第三座高爐、1580mm熱連軋機、1550mm/1420mm冷連軋機、相應的公輔設施投入生產,人們稱之為寶鋼 “三期”工程。 進入21世紀,寶鋼又建設了1850mm熱連軋及1800mm冷連軋汽車板生產線、4號高爐、5m寬厚板軋機以及廣東湛江鋼鐵基地等。 在寶鋼39年發展的風風雨雨中,石啟榮同志矢志不渝地支持寶鋼,他一直謀劃和指導寶鋼的現代化建設,為寶鋼的發展壯大作出了貢獻。 1980年5月,石啟榮同志擔任國家建委重工業局副局長。 1982年,國家建委撤銷,一分為三,其國土資源局并入國家計委,建設局、標準定額局、設計局、標準研究所并入建設部,能源局、交通局、重工業局和綜合局成立基建辦公室并入國家經濟委員會,石啟榮任辦公室副主任。1982年5月,國務院代表韓光主持“寶鋼建設現場辦公會議”,石啟榮同志協助國務院代表,全面負責寶鋼對外、對內各項事務。寶鋼一期共召開8次國務院代表會議、二期共召開10次國務院代表會議。 1983年,基建辦公室撤銷,石啟榮任國家經委委員。 1984年年初,原基建辦公室的全部建制并入國家計委,石啟榮任國家計委委員。當時為推動寶鋼建設,國家經委、計委成立了“計委、經委寶鋼建設聯合辦公室”,石啟榮同志任辦公室主任,兩委重工業局的領導任副主任,解決寶鋼工程建設中涉及計委、經委相關事宜。 1985年10月后,石啟榮同志任國家計委委員、專職委員、黨組成員,同時兼任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黨組書記、總經理(副部長級)。 1994年1月以后,石啟榮同志擔任國家發展改革委顧問。 1996年1月,石啟榮同志卸任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總經理后擔任專家委員會主任,繼續為寶鋼的后續建設發展出謀劃策。 寶鋼每一個重大建設項目,石啟榮都親自帶隊實地考察、策劃、評估,遇到問題不遺余力地協調解決,時刻關心著寶鋼的健康成長。 本篇以時間為脈絡,摘取石啟榮同志在寶鋼各期建設過程中做出的幾件有代表性事件,以點映面,以饗讀者。 01 改革開放,寶鋼揚帆正當時 1976年年底,十年“文革”浩劫剛剛結束,百廢待興,國家經濟十分困難,各行各業亟須重整旗鼓,上下都憋足了勁,要把失去的十年補回來,我國由此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被重新提到最重要的議程上。 當時全國鋼產量僅有2100萬t,生產技術落后,無法滿足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鋼材基本全部依賴進口。 石啟榮同志的匯報手稿(摘選) 1977年1月,上海市和冶金工業部提出,為了解決長期以來我國鋼材供需矛盾,趕上世界先進冶金技術水平,促進全國鋼鐵工業現代化的發展,國家亟須建設一個現代化的大型鋼鐵企業。 20世紀70年代初期,中日兩國正式建交,日本經濟經過20多年的高速發展,工業技術已經處于全球領先地位,也積累了大量的外匯,而中國擁有廣闊的市場空間,雙方加強合作可以實現互惠共贏。1977年10月,鄧小平訪問日本,參觀了新日本鋼鐵公司君津鋼鐵廠,對陪同的對華友好人士新日鐵會長稻田嘉寬和社長齋藤英四郎說:“你就照這個工廠的樣子幫我們建設一個。”日方積極回應, 愿意提供低息貸款,新日鐵提供全部的技術和設備。1978年春天,經中央政治局、國務院會議討論后,作為從國外引進的22項重點工程之一,中央批準在上海寶山建設寶鋼這一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投資最多、技術最新的特大工程項目。 寶鋼成立工程指揮部 02 舉國之力,國務院代表由來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的基本建設程序照搬蘇聯模式,從中央到地方再到具體工程的體系都按蘇聯規定設置。寶鋼在開工前的工作做得很不夠。按照基本程序,開工建設之前要做“三通一平(即通水、通電、通路、場地平整)”。所謂的“工期”,是從開工到建成,即主要工程的基礎施工開始至投產為止(主要產品第一次生產出來)的時間段。改革開放之后,在與各國的交往中發現, 許多國家的建設程序與我國并不一致。以日本為例,僅項目合同就包括A合同(總合同)、BCD合同、JK合同(施工和生產指導),接著是無負荷試車、負荷運轉、合同考核(產品合格率達100%),全部完成后才能交付建設單位使用(最后一筆資金為15%-20%付給完畢)。 由于寶鋼工程前期基本未做就開工,加之日本生產和建設各項程序要求十分嚴格,只能邊施工邊解決問題,即是邊勘察、邊設計、邊施工的“三邊工程”?!叭吂こ獭辈环享椖拷ㄔO程序, 既違反規定又多花錢。寶鋼工程作為典型的“三邊工程”,涉及很多方面的問題。地域方面,涉及江蘇(石灰石、白云石、蛇紋石)、山東(耐火材料)、浙江(砂石料)、上海(生活設施、農民拆遷安置、寶山縣建設)等地區;部委方面,涉及計委、經委、冶金部、財政部、機械部、交通部、電力部、煤炭部、郵電部、建設銀行等多個部委機構。這么多的問題,僅僅靠一個省或者一個部委牽頭是無法解決的,很多問題都要匯報到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家建委主任谷牧同志處。后因谷牧副總理工作繁忙,不再兼任建委主任,由韓光同志接任。但建委很難協調如此多的地區和部委領導,于是,國務院任命韓光同志為寶鋼工程建設國務院代表,代表國務院處理寶鋼工程建設涉及省與省、省與部委、部委與部委之間工作協調事宜。國務院委任代表對一個工程進行全程協調監管,這在共和國歷史上僅寶鋼一家。除個別可以單獨解決的問題外,韓光每年都要在上海和北京召開4次協調會議。 石啟榮同志就是協助韓光同志處理具體事務的參謀,事無巨細,如人民來信、施工取費、機械分配、設備選定等,石啟榮都一一起草書面報告,報請韓光同志批準。此外,每次寶鋼國務院代表辦公會議,他都負責協調各相關部門和單位,討論寶鋼建設情況以及需要國務院處理的重大問題,會后起草會議紀要上報國務院,由國務院領導定奪重大事項。 1982年,建委撤銷,韓光同志到中央紀委任常務副書記,仍兼任國務院代表處理寶鋼事宜。一期投產后,由剛剛卸任的冶金部部長李東冶接任國務院代表。由于冶金部部長卸任后協調其他部門之間的工作不如韓光同志方便,如辦公會議結束后向國務院的書面報告本應由冶金部上報,但李東冶也要用國家計委的名義上報,這就加重了石啟榮同志協助處理具體事務的責任和負擔。直到寶鋼二期工程結束,國務院才取消了寶鋼建設國務院代表這一特殊職位。 03 力挽狂瀾,諍言解救停建苦 寶鋼工程當時匡算的總投資約為300億元,1980年11月,由于全國基本建設戰線過長,作為從國外引進的22項工程中最大的項目,寶鋼工程被迫停緩。 1981年8月,在經過反復論證后,黨中央、國務院從實際出發,修改了原定過快的工期,并將整體工程劃分為一、二期,一期工程停緩改為續建,為節省外匯,部分設備改由國內制造。 1982年5月,為推進寶鋼平穩順利建設,國務院代表韓光同志主持召開“寶鋼建設現場辦公會議”,任務是協調解決寶鋼建設中涉及中央國家機關有關部門及各省市的問題。石啟榮同志時任國家建委重工業局副局長,協助韓光同志處理一些具體事務。一期共召開了8次國務院代表辦公會議,會議紀要上報國務院。 1985年9月,寶鋼一期正式投產,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了竣工儀式。一期工程共計投資128.77億元(其中外匯27.8億美元),主體裝備包括原料碼頭、原料場、1臺450m2燒結機、1座4063m3高爐、2座300t轉爐,設計年產300萬t鐵、318萬t鋼、272萬t初軋坯和50萬t的無縫鋼管。 寶鋼一期工程投產儀式 (一)諍言有聲,一期由緩到續建 1979年年底,由于全國基本建設戰線過長,國民經濟的困難開始顯現,財政、外匯、重要物資供應日趨困難。不少人對1978年從國外引進的22個重點項目產生了種種質疑。 寶鋼項目是重點,社會各界人士議論紛紛。1980年9月,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三次會議上,關于寶鋼建設的質疑多達60條,人大代表嚴厲質疑,“有人計算寶鋼200年才能收回投資,這是敗家子工程”!“寶鋼要能停的停,能退設備訂貨合同的退,不能退的設備要轉到國內其他企業去?!鄙踔習h現場有代表提醒某經濟學家:“別激動,別激動,慢慢講”,這位代表回答:“我激動什么,寶鋼要花300個億,全國10億人,一個人30塊錢,相當于一個月的工資,我30塊錢還不能買一個發言權?”《人民日報》公開報道,寶鋼決策倉促,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 迫于各方的壓力,1980年11月,國務院召開會議,結合當時的經濟形勢做出決定:從國外引進的22項重點項目全部停緩,寶鋼工程也不例外,熱軋鋼板和冷軋鋼板生產設備退貨,做到“調整、退夠、下好”。國家計委主管投資的副主任金熙英同志,冶金工業部部長、副部長等領導在上海召開會議商討如何落實國務院的決定。 石啟榮同志當時任建委重工業局副局長,主管全國的鋼鐵項目建設工作。他與當時重工業局鋼鐵處的同事們商量,盡管當時中央經濟調整的大方針已經確定,但應該向國務院領導如實反映寶鋼建設的有關情況。 石啟榮召集有關同志算了一筆賬,寶鋼一個高爐系列(即后來所謂的一期工程)工程概算中,國內投資40.5億元,停工時已經完成近15.5億元,剩下25億元國內建設資金,而已與日本簽訂合同的設備已經下料制造、完成和未完成的設備都應交付中方,價值高達105億元。如果不下馬,僅需25億元就可以救活100多億元的資產,得到一個現代化的鋼鐵企業,引進的新技術、新設備可以在國內開花結果。如果下馬停建,除100多億元的設備和物資積壓外,國家還要花錢建設存放設備的倉庫,支出維護設備的費用等。此外,7萬多人的施工隊伍正在日夜奮戰,這些人員的安置也是一項浩大的費用。日方應交付中方的寶鋼工程設備是前后配套的,與國內現有鋼鐵企業是無法銜接的,這意味著已投入的100多億元將化為烏有,巨大的損失非同一般,難以向全國人民交代。 為此,石啟榮冒著風險向國務院呈報了一封《25億救活105億》的書信,把寶鋼建設的嚴峻形勢、費用損失、施工人員安置、對外合同違約代價等作了詳細的報告。 信件得到了時任國務院總理趙紫陽的重視和批示,紫陽總理要求“組織論證”,批示很快轉發到正在上海召開論證會的國家計委副主任金熙英的手中。 經過論證,寶鋼工程最終恢復建設,避免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二)減少損失,無奈發明“動維護” 寶鋼停建期間,按合同規定,日本應交付100多億元的設備, 這些設備中,有精密的電氣、儀器儀表和機械裝備,大多已經運到國內,如果露天存放,風吹雨打,將會受到嚴重損壞,尤其是電氣設備。如果建設倉儲設施,又需要大筆資金,于是石啟榮向金熙英副主任建議:“先把廠房蓋起來當作倉庫,把已到的設備放進廠房內,便于保管和維護?!贝私ㄗh得到大家的贊賞。這樣,7萬建設大軍繼續工作,隊伍沒有散,為寶鋼續建爭取了時間。 1981年8月,國務院批準寶鋼工程續建。時任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董事長陳錦華把石啟榮的這一舉措稱為“動維護”,他說,“你石啟榮怎么干,我就怎么干”。上海石油化工總廠(即金山石化,現中國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也按寶鋼的做法建設了廠房。 可以說,這一特定時期的特定“發明”,大大降低了項目建設停工帶來的損失,石啟榮同志的智慧和務實至今仍被人津津樂道。 (三)編制定額,“概算包干”,省投資 寶鋼建設初期,冶金工業部從全國調集冶金建設公司到上海寶山建設寶鋼,冶金工業部常務副部長葉志強任寶鋼工程指揮部指揮長并兼任上海市市委副書記,上海市副市長陳錦華兼任寶鋼工程指揮部政委,寶鋼總廠廠長王佩洲、書記朱爾沛。寶鋼建設期間以上海市為主,建成后由冶金工業部主管。 建設這樣大的工程首先要編制施工預算,否則各項支出沒有根據。編制預算需要施工圖、工程預算、各項費用的標準、定額等。寶鋼工程的特點是以引進國外為主,許多施工機械國內并沒有定額標準,需要根據寶鋼實際情況編制新的定額標準;此外,當時國內冶金工程建設定額按工程所在地的情況制定,施工單位來自四面八方,應按照上海地區的標準;再加上寶鋼大量采用新工藝、新材料、新技術,用大型機械安裝進口的特大型冶金設備,國內并沒有現成的定額、費率和材料單價可以套用??梢姡幹贫~成了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但施工隊伍又不能等有了定額后才施工,幾萬人坐等定額行嗎? 石啟榮同志提出,寶鋼工程應按新的情況編制施工預算的定額、標準,韓光同志同意了這個意見。 由建委設計局吳風池副局長負責組織從全國鋼鐵規劃、設計、 施工、企業、研究院所等44個單位抽調了80多名專業技術人員,集中編制基礎定額。經過8個月的緊張工作,完成了寶鋼工程國內材料預算價格共12章89節,進口設備、鋼結構和國內配套設備、制作鋼結構等運雜費、管理費及海運費等8項費用標準,420項專用施工機械臺班費等。概算小組共計完成了9冊10791頁的編制工作,為后續控制工程投資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有了為寶鋼量身定做的基礎定額,對工程投資就可以有較高精度的概預算。經過縝密的計算,寶鋼一個高爐系統工程共計1152個子項全部概算128.77億元,其中國內投資40.5億元。 需要說明的是,寶鋼工程同日本新日鐵的合同沒有一期、二期的界限,1980年寶鋼停建,1981年8月國務院下令恢復建設,受資金限制先建一座高爐系統工程,完成后再建第二座高爐。此后,就把先建一座高爐及配套工程稱為一期工程,建第二座高爐及配套工程稱為二期工程。 概算完成后,國家建委即將撤銷,國家建設銀行寶鋼代表劉建民不贊成由國家建委批準概算,建議交由新部門審批。石啟榮同志力主盡快由建委批準概算,避免寶鋼敞口建設。為此,石啟榮直接向財政部副部長兼建行行長吳博山當面匯報,吳部長同意了這一建議。最終,國家建委在撤銷前批準了寶鋼施工概算。 概算合法化了,可新的問題又來了!原先在沒有概算時向國務院領導匯報的國內投資38.6億元,經計算后現在是40.5億元,差1.9億元,怎么辦? 石啟榮同志經過深思熟慮后,建議用38.6億元的資金完成40.5億元的工程,節約1.9億元。這個設想,石啟榮首先同寶鋼副總經理、時任冶金工業部建設司司長鮑德芝商議,因為他是主管冶金建設公司的,寶鋼的幾大建設公司在寶鋼的任務也由他主管。鮑司長支持石啟榮的想法,并首先在廠區排水工程進行了試點,結果可行,并在整個工程全面展開。 石啟榮重點作了兩方面的工作:一是制定“六二二”概算包干節余分成辦法。各施工單位建設完成后,如有概算結余,60%作為企業發展基金,20%用于集體福利,20%作為職工個人獎勵。二是將進口施工機具獎勵給施工單位。寶鋼是當時國內最大的建設工程,國內并沒有相應的大型施工機具,都是以設備合同的形式從日本、歐洲采購,如安裝4063m3高爐的120t大型吊車,可以連續打擊的液壓自動打樁機(以前國內都是蒸汽打樁機)等。石啟榮考慮到這些施工機具并不是生產檢修用機具,施工完成后留給寶鋼也沒有用。他提出,誰負責施工,施工完成后機具將作為獎勵。這兩個舉措,極大地調動了施工單位的積極性,施工單位自發組織內部挖潛,千方百計改進管理,精打細算,從各種渠道節約資金。 概算包干從1981年開始實施,在各方的努力下,至1985年一期工程完成,共計節約資金2.3億元,超額完成了當初設定的節約1.9億元的目標,這也直接驗證了這套寶鋼工程定額符合“平均先進、經努力可達到”和“既節約投資又實事求是”的要求,是科學、合理的。 寶鋼一期工程建設期間,工地全員勞動生產率從1981年的6398元/人·年,提高到1984年的12213元/人·年,提高了90%以上,實際工期也比網絡圖計算工期提前了兩個月。值得一提的是,寶鋼二期工程繼續實施概算包干,又節約了2.5億元。 概算小組編制基礎定額 后來,國家計委、建設部、勞動人事部、中國建設銀行在總結寶鋼投資包干的基礎上,聯合發布了《基本建設項目投資包干責任制管理辦法》,在全國全面推行項目包干責任制,這是我國基本建設投資管理體制的一項重大改革,對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加快工程進度、提高工程質量、節約項目投資、縮短建設周期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四)避咸取淡,用水難題得解決 鋼鐵廠的生產過程需要用到大量的水,根據日方提供的設計要求,一個高爐及煉鋼和公輔設施(通常稱一期工程)投產運營后,每天需要消耗18萬t新水和400萬t循環冷卻水,生產用水中的氯離子不得超過50毫克/升。 寶鋼毗鄰東海之濱,長江的入???,海水一天兩潮,咸潮倒灌時,長江口的氯離子高于1000毫克/升,最高達3950毫克/升,比日方要求值高出20倍,無奈之下只能取用淀山湖的淡水。而淀山湖是上海的城市生活用水備用水源,是上海市僅有的一盆好水。寶鋼工程引淀山湖之水,上海市領導多次向石啟榮同志抱怨說:“石啟榮啊,你同1500萬(上海)人爭水吃,該當何罪呀? 石啟榮聽著不答,心想:你點我,矛頭不是指韓光么?韓光同志卻裝著沒有聽見。 其實石啟榮早就在想著這個問題,寶鋼建在長江邊,可用不上長江水,而要用75公里外的淀山湖水,還背上同上海人民爭水的 “罪名”,心里很不是滋味。 寶鋼距離淀山湖75公里,取水工程總投資1.56億元,至1981年停緩時期,管道已經施工20公里。 此時,上海市科協和寶鋼設計管理處的專家向石啟榮反映,長江口潮起潮落期間,水中氯離子高,但如果避開海潮時間,江水的氯離子是可以滿足要求的,即“避咸取淡”。如果在長江邊上開挖一個蓄水湖泊,距離寶鋼僅有10公里,可以節省運營費用和建設投資。 聽到這個方案后,石啟榮同志十分重視,他一方面向韓光主任匯報,另一方面鼓勵專家們繼續深入研究,提出具體方案。專家們做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工作后,提出了具體方案。 韓光同志在北京組織專家論證和顧問委員會討論,經論證,氯離子與海潮是相伴相生的,在潮落時大量淡水盡可取用,而海潮是有規律性的,避開潮期,潮落淡水下來時取淡水蓄用是成熟的做法,在連接海水的江、河邊都是避咸取淡。即便在枯水季節,江水每天也有處于允許值內的時間段,只是時間短暫而已。結論是,“避咸取淡”,從長江取水方案可行!韓光主任決定:改變從淀山湖取水方案,由長江“避咸取淡”供寶鋼用水,并要求按程序報國家計委審批。石啟榮又組織人算了一筆賬,從淀山湖取水已經花掉了三分之一的預算投資,還剩下1億元的預算,夠不夠在長江邊上挖一個蓄淡水的湖呢? 寶鋼長江引水工程 他立即找到施工單位十九冶金建設公司,要求他們仔仔細細、認認真真地核算投資。十九冶回答可以完成,并同意包干。 于是,石啟榮請寶鋼立即向國家計委、經委上報《長江引水工程可行性方案》。石啟榮非常清楚,寶鋼一期建成投產的后墻時間(1985年9月)不等人。于是,石啟榮向國家計委、經委主管領導作了緊急匯報,國家計委也于1983年2月批準了寶鋼引水工程。 1984年的大年初一早上6點,冒著刺骨的寒風,十九冶金建設公司與上海港監部門、寶鋼指揮部、設計單位200多人齊聚江邊,開工驗槽儀式開始,朝長江里拋下了第一車石塊。在“新年好”的拜年聲中,寶鋼長江引水工程正式開工! 1985年8月20日,在寶鋼全線投產前一個月,水庫提前蓄水,項目概算仍有盈余。 1985年11月,李先念同志題詞“寶鋼長江引水工程落成紀念”。 1986年5月,陳云同志提筆命名水庫為“寶山湖”。 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長江水,不僅滿足了一期工程的用水, 后來二期、三期用水全部來自長江。 (五)市場定價,一期當年見盈利 寶鋼原本是整體建設,只是由于停建過程中將項目一分為二。1985年9月,一期工程建成投產,產品是272萬t鋼坯。1985年,我國進口鋼材超過1300萬t,花掉了40多億美元外匯。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還處于改革開放初期,產品實行調撥計劃價格和市場價格共存,鋼材計劃價往往只是市場價的一半。一期建成后, 冶金部明確提出,寶鋼建設占用了冶金行業所有的投資規模,別的企業都沒錢搞技術改造和建設,所以,寶鋼一期的產品,都在冶金部的計劃指標范圍內,實施計劃價格銷售。 問題來了,由于計劃價格低,寶鋼一期投產就會成為虧損企業!這在當時又將引起軒然大波,千辛萬苦、十年磨一劍,建成的現代化大型鋼鐵企業,居然是個賠錢的買賣。石啟榮同志深感問題的嚴重性,如果一期持續虧損,二期可能根本就建不起來! 他認真核算了一筆賬,這不是因為生產出了問題,而是價格體系造成的,如果采用市場價格計算,寶鋼是有盈利的,且盈利水平不低。 石啟榮同志立即向國務院代表韓光匯報,韓光同志沒有表態。石啟榮估計韓光同志不表態是因為這是生產的問題,不屬于建設的事。第二天石啟榮再次匯報:寶鋼一旦出現虧損,1981年寶鋼停緩建設的余波未平,將會再掀起一波反寶鋼的浪潮,二期建設就會成為泡影。寶鋼如不建二期工程,就成了一個鋼坯生產廠,將引世人笑話。韓光同志聽后從座位上站了起來,舉起雙手說“我贊成!我贊成你的意見”。 回到北京后,韓光同志帶著石啟榮向國務院副總理姚依林作專題匯報,詳細分析了當前寶鋼面臨的形勢,并建議由寶鋼采用市場價格自主銷售,項目可以實現盈利,以此推動二期如期建設。姚依林副總理當即同意,并決定寶鋼的產品,以不高于國外同類產品的進口價,全部按市場價格銷售。 問題就這樣解決了,寶鋼采用市場價銷售鋼坯,當年就實現了盈利! 客觀地講,當時冶金部把寶鋼產品列入其計劃銷售范圍是正常的,國家計委、國家經委也不會提出異議。石啟榮同志事前向冶金部主管領導反映了情況,他們也沒有堅持原先的意見。 感謝石啟榮同志!如果不是他的“多管閑事”,寶鋼二期工程很可能會因為一期的持續虧損而大失民心,緩建甚至停建并不是危言聳聽。 正是石啟榮同志將嚴峻的問題消除在萌芽狀態,從而確保了寶鋼二期工程的順利實施。 04 嘔心瀝血,二期裝備國產化 當初決策建設寶鋼時,由于國民經濟基礎薄弱,且鋼鐵工業和裝備制造業的技術水平都不高,僅依靠自身力量是不現實的,當時計劃全部采用國外的技術和裝備,也與日本、德國簽訂了全部的設備引進合同,從德國西馬克公司引進的是冷軋項目,其他的設備均來自日本。當時有人戲謔道,寶鋼完全是“買了一個現代化”。誠然,這種狀況實屬無奈,以中國當時的技術能力和裝備制造水平,只能花錢去買,且有人肯賣,就已經是不錯了。 更令人難堪的是,1980年到1981年寶鋼停緩期間,日方認為不管寶鋼是否停建,其已制作的設備應全部交付,由于中方原因未制作的設備須賠償違約損失,2050mm熱連軋機應賠4000萬美元,并提出如果項目重啟,日方擁有優先權。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德國西馬克公司明確表示:保留冷軋設備合同,不索取違約金,推遲三年提交設備,如中方仍不能建設,德方可提供三年倉儲服務,費用由中方負擔。經研究,中方同意保留德國西馬克公司2030mm冷連軋機的合同及條件。 寶鋼二期工程重啟后,日本方面立即提出恢復熱軋合同,并要求執行原來的價格。德國西馬克公司也立即派總裁馬丁先生到中國參與熱軋項目投標競爭。為了在競爭中取得優勢,馬丁提出,西馬克愿意同中方合作制造,西馬克派人監造并負責設備質量和管理。中方對此很感興趣,稱之為直線合同,即中方同西馬克公司簽訂2050mm熱連軋機合同,西馬克公司分交部分設備給中方有關企業制造,最后由西馬克公司成套交給中方,設備質量和其他問題都由西馬克公司負責,中國企業制造價格也由西馬克公司負責。而日本三菱重工也同意中國公司制造部分設備,但要求價格、設備質量、交付進度都由中方負責,中方稱之為三角合同。 當時國內制造業的現代化進程剛起步,提高國產化率不僅可以大幅降低成本,發展國內制造業,更可以節省有限的外匯。 為此,以國家經委副主任林宗堂為首的代表團受西馬克公司的邀請后赴德考察,最終,寶鋼2050mm熱連軋機組由德國西馬克公司中標提供全套設備(其中部分交由中方企業制造),中外設備合作制造從此開始。 1982年10月至1983年1月,由時任冶金工業部副部長兼寶鋼工程建設總指揮李非平擔任團長、寶鋼副廠長寒勵同志和石啟榮擔任副團長,代表團一行40余人赴德國黑森巴赫西馬克生產基地審查2030mm冷連軋機的設計。 在長達三個月的時間里,石啟榮同志對西馬克公司的情況有了深刻了解,并與隨團人員參觀了德國的鋼鐵企業、西門子公司、奧鋼聯等,還聽取了當時正在研發的連鑄連軋(CSP)短流程情況報告,受益匪淺。 石啟榮回憶說:“西馬克公司當時非常有誠意,我們參觀企業時有問有答,要資料就給,不像去日本考察,需要站在10m之外的地方遠觀設備,更別提要圖紙和資料了?!?/span> 滿載而歸后,石啟榮同志寫了一份考察報告,袁寶華副主任批給冶金工業部研究。 寶鋼二期設備大體上分為三類:一是采取聯合設計、合作制造的方式,積極消化、吸收、引進技術,并從國外成套引進設備,如2050mm熱連軋機、2030mm冷連軋機、連鑄設備等;二是以國內為主設計制造,部分設備與國外合作制造或引進小成套設備和單機,如高爐、燒結、焦化、石灰焙燒設備等;三是立足國內,選用國內成熟的設備,如設備維修、倉庫及公用輔助設施等。 經測算,一期工程全部設備重量41.5萬t,其中引進36萬t、國內制造5.5萬t(主要是維修、運輸設備和無縫鋼管合作制造的設備),國產化率僅12%,高爐、轉爐等設備全部引進。二期工程全部設備重量30萬t,冷軋、熱軋、連鑄等關鍵設備引進,相當一部分采取合作制造的形式,1990年先期投產的冷軋、熱軋、連鑄部分國產化率提高到43%;1991年至1992年陸續投產的高爐、燒結、焦化工序,其設備制造主要立足于國內,只引進了少量的關鍵設備,國產化率已大幅提升至86%。寶鋼設備國產化率的大幅提升,極大地提高了我國機械裝備的制造水平,增強了我國發展制造業的信心,也為其他大型工程建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借鑒。 石啟榮同志說,寶鋼一期工程的技術水平是花錢買來的,不能真正代表我們的水平;二期工程特別是高爐、焦爐、燒結設備是我們自己為主設計制造的,真正體現了我們的水平。 對的!用國內制造廠商的話說,多虧寶鋼提供了這樣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中國冶金機械制造業的水平至少向前跨越了一大步。 ·壓減定員,高效提升競爭力 提高勞動生產率是實現鋼鐵工業現代化、提升競爭力的一個重要手段。 20世紀70年代末,我國鋼鐵工業勞動生產率僅為15.2t(鋼)/人·年,而同期日本為293.9t/人·年,美國為260.8t/人·年,歐洲為149.9t/人·年,我國僅為日本的5.2%,差距實在太大??梢哉f,當時我國鋼鐵工業與國際先進水平沒有可比性。 寶鋼的定位是現代化的大型鋼鐵聯合企業,是以新日鐵的君津、大分鋼鐵廠作為樣本建設的,產能、產品方案和設備都基本相同。1978年,君津鋼鐵廠生產粗鋼696萬t,勞動定員僅為7525人,勞動生產率達到了924.9t/人·年。寶鋼一、二期建成后,如果完全按照日本新日鐵的設計定員要求,勞動定員也應控制在1萬人左右。 我國鋼鐵工業勞動生產率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其特定的歷史背景和國情制約,也有主觀上指導思想的差距和失誤。石啟榮同志早就意識到沉重的人員負擔是制約中國鋼鐵工業健康發展的癥結之一。他在寶鋼建設期間就多次提出,寶鋼是現代化的企業,是以日本的君津、大分廠為樣板建設的,必須甩開人員包袱,輕車上路,才能實現企業的健康高效發展。一、二期建成后,寶鋼提出勞動定員五萬人,石啟榮當即就說,同樣的企業,日本只要八千人,而我們為什么卻要五萬人! 寶鋼提出,建設寶鋼的十九冶金建設公司一萬人作為自己的檢修隊伍,寶鋼要建設機修廠解決備品備件問題等。石啟榮認為十九冶可以承擔寶鋼的檢修任務,同時十九冶還可以作為獨立法人公司。如果作為寶鋼的檢修隊伍,這一萬人進入上海的戶口由寶鋼自己解決(當時上海戶口每人要交1.5萬元,這筆費用不能從投資中列支)。十九冶領導知道后主動向石啟榮表示,不愿意進入寶鋼,愿意作為獨立經營的公司,希望石啟榮幫助解決上海戶口問題。石啟榮同志答應了他們的要求,并由十九冶提出書面報告。石啟榮將報告呈上海市委書記芮杏文,經批準,無償解決了十九冶上萬人的戶口問題。 至于機修廠問題,石啟榮認為,日本君津、大分廠都沒有,寶鋼也不應該有。上海的機電設備加工制造能力居全國之首,寶鋼備品備件完全可以由上海有關企業協作解決。后來寶鋼又請徐馳同志(原冶金部副部長、時任國家經委副主任)給石啟榮做工作,希望建自己的機修廠,石啟榮還是沒有同意,原定的投資建設方案中沒有這個項目,無法解決。 按寶鋼當時提出的實際情況,如征地后的農民必須進入寶鋼。除服務業安置外,還必須進生產廠,特別是女工,只好安排在各廠的行車上(日本是生產工人兼開行車),或安排在黨團干部等特殊崗位。 石啟榮結合實際情況,同意一、二期定員為2.5萬人。實際上,寶鋼最高達到1.8萬人,此后每年平均減員近2000人,至1995年,寶鋼定員已減至1.3萬人。到2000年,寶鋼一、二、三期人員總和只剩下1.4萬人。按照產值計,勞動生產率從1987年129776元/人·年,到1992年已達到403147元/人·年(以不變價格計算),提高了2.1倍。至此,寶鋼實現了石啟榮提出的“輕裝上陣”的目標,僅憑勞動生產率一項,寶鋼競爭力就遠遠高于國內同行企業,達到國際一流水平,站在了世界鋼鐵工業的前列。 05 殫精竭慮,突出重圍建三期 1992年7月,寶鋼二期工程全部完成,李鵬總理在上海寶鋼慶祝大會上提出寶鋼還要建設三期工程。 參加會議的有國內各部門的領導、國外有關公司及參加寶鋼建設施工、設計及制造單位的代表。會后國內外的有關人員密切注意寶鋼三期工程的建設信息。 寶鋼對三期工程作了方案,包括建設第三座4000m3級高爐、250t轉爐及連鑄等,產能460萬t/年,主要生產汽車板、家電板及硅鋼等,總投資近300億元。由于物價上漲和匯率變化,石啟榮認為300億元不夠,他要求寶鋼認真計算,核算后的總投資為623億元。產品方案有了,投資概算有了,接下來的問題是投資規模怎么來?資金從何處籌集?這兩個大問題如不解決,三期建設無疑就是鏡中花和水中月。 ·計劃單列,特殊政策巧破題 1993年,由于全國經濟形勢嚴峻,物價快速上漲,為此,國家對建設規模采取控制,調整投資結構。各行業當年投資總規模不得超過上一年度的規模。如果寶鋼建設三期,就冶金系統而言,就意味著其投資規模有可能被寶鋼全部占用,其他鋼鐵企業可能就沒有投資。10年間,寶鋼花費了300億元,全國冶金企業已經基本沒有投資,寶鋼又要建三期,不但冶金系統反對,冶金部的領導也反對,有的部長說:“把錢給老企業技術改造,產量可以超過寶鋼”!甚至連寶鋼建設總指揮黎明同志都說:“我雖然是寶鋼建設總指揮,但也是冶金部副部長,不能給冶金部出難題啊”。石啟榮后來自嘲說:“當時如果我是冶金部長,我也會反對,總得讓別的企業有口湯喝吧?!?nbsp; 石啟榮冷靜分析當時國際、國內形勢。他清楚地意識到,我國冶金技術與裝備水平仍落后于發達國家20-30年,如果寶鋼不建三期工程,僅改造老企業,在鋼鐵產量上有可能比寶鋼三期多,但在品種、質量和技術水平上就無法與寶鋼三期相比了。寶鋼三期需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力排眾議,迎難而上。朱镕基副總理在一次會上說過:“我國冶金企業引進了那么多先進的技術設備,為什么到現在連電冰箱面板也生產不出來? 石啟榮還提到,當時中國的鋼制易拉罐全是進口的,連這種日常用品都需要進口,談何先進?當時從口袋里掏出來乘車、打電話用的一元硬幣,所需鋼材全部進口?!奥浜缶鸵ご颉保涌鞂崿F我國鋼鐵企業現代化的責任感、緊迫感時刻警醒他。繼續建設高水平生產線勢在必行,國家賦予寶鋼的使命,仍任重道遠。 寶鋼三期的投資規模能否不占用冶金系統的盤子,單獨由國家解決呢?1992年,石啟榮同志借開會之機,將當時國家計委分管投資的副主任陳光健同志邀請到寶鋼,詳細匯報了三期工作建設的主要內容和重要意義。陳光健實地考察后,被現代化的鋼鐵聯合企業深深震撼,回到北京后,經國家計委黨組會議討論,決定將寶鋼作為計劃單列單位,寶鋼的投資規模由國家計委單獨戴帽下達,不占用冶金部的投資規模和產能指標。這一特殊政策,很快贏得了冶金部對寶鋼三期建設的支持,但如何解決資金矛盾?石啟榮指出,不能“抱著金飯碗去討飯吃”。他大膽提出了資金全部由寶鋼自籌的意見。要知道,在當時,自籌資金是破天荒的事,國家都沒錢,舉全國之力都困難的事,何況單憑企業自身呢! 石啟榮出了個好點子,這些年物價快速上漲,匯率大幅降低 (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從約1:2降到1:5.3),寶鋼一、二期的總資產需要“重新評估”。按照石啟榮的建議,寶鋼立即委托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簡稱中咨公司)等4家權威機構對寶鋼資產進行了全面評估,并報國家批準。經評估核算,寶鋼固定資產由295億元升值到549億元。按照國家規定的最高折舊率9.3%計算,每年可以提取的折舊費從30億元提高到50多億元,10年就是500多億元,再加上每年至少10億元的利潤(凈利潤1992年為11億元、1993年為33億元、1994年為57億元),完全可以滿足三期工程自籌資金623億元的要求。 眾所周知,折舊費提高,上繳的稅收就要降低,國家財政怎么辦?寶鋼不能為了自己三期的“如意算盤”減少上繳財政吧!石啟榮向寶鋼建議,上繳財政的錢不僅不能降低,而且還要提高,寶鋼有這個實力!此外,進口設備需要外匯20億美元,石啟榮提出采取“以出養進”的辦法,全部通過出口鋼材獲得,當時寶鋼出口的鋼材,國外搶著要,根本不愁賣。 自籌資金、投資規模等問題解決了,三期項目可研報告上報國家計委,計委委托中咨公司評估。石啟榮同志當時擔任中咨公司總經理,評估報告經其簽發后上報國家計委。 1993年8月,經國務院同意,寶鋼三期工程可研報告獲得國家批準。 2000年12月,寶鋼三期工程全面建成投產,生產規模達到年產鐵975萬t、鋼1100萬t、鋼材753萬t、商品鋼坯176萬t,其中可頂替進口鋼材441萬t。主要產品包括高級轎車用鍍鋅板、家用電器面板、飲料食品制罐用馬口鐵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鋼材品種,全部可以替代進口產品,為國家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石啟榮簽發的寶鋼三期評估報告 石啟榮說,自此寶鋼一躍成為世界領先的鋼鐵企業,中國由鋼鐵大國向鋼鐵強國邁出了“關鍵的一大步”。歷盡周折,終成大業。 后來黎明副部長說:沒有石啟榮,就沒有寶鋼三期,沒有三期建設,就沒有寶鋼的今天。 06 乘風破浪,圓我鋼鐵強國夢 21世紀前后,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國際鋼鐵行業競爭日趨激烈,作為我國鋼鐵行業的龍頭企業,寶鋼面臨著重要的機遇和嚴峻的挑戰。 寶鋼積極響應國家提出的加快實施“抓大放小”國有企業經濟體制改革,以資本為紐帶,通過市場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和跨國經營的大企業集團。 1998年11月,國務院下達批復,對上海地區鋼鐵工業國有資產進行戰略重組,上海冶金控股公司下轄的一鋼、浦鋼(原三鋼)、五鋼劃入寶鋼,上海梅山冶金公司也同期并入寶鋼。聯合重組后,寶鋼統籌規劃,加快產品結構調整步伐,一鋼建成了我國重要的不銹鋼精品基地,五鋼打造出了具有特色的特鋼精品基地,使老國有企業重新煥發了活力。 2007年1月,寶鋼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簽署增資重組八一鋼鐵有限公司的協議,寶鋼增資30億元重組八鋼,成為控股股東。 2009年3月,寶鋼參與重組寧波鋼鐵。2011年12月,寶鋼重組韶關鋼鐵,成為控股股東。 一系列重組完成后,2011年,寶鋼粗鋼產量4427萬t,位列世界鋼鐵企業第四位。 2012年5月,為了落實國家《鋼鐵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壓縮區域鋼鐵產能,實現產業布局優化,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了寶鋼湛江鋼鐵基地項目,設計年產鐵920萬t,粗鋼1000萬t,鋼材938萬t,主要產品為汽車、家電、機械和建筑等行業用板以及管線鋼、優質碳素結構鋼等,形成與上海基地分工協同、產線互補的品種格局。2013年7月,寶鋼湛江鋼鐵基地開工建設。2015年9月26日,1號高爐點火,標志著湛江鋼鐵基地正式投產。 冷軋生產線 目前,寶鋼以鋼鐵為主業,生產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鋼鐵精品,擁有碳鋼、不銹鋼、特鋼三大產品系列,已形成5000萬t鋼的綜合生產能力,產業布局合理,產品結構多樣化。這些鋼鐵精品通過遍布全球的營銷網絡,在滿足國內市場需求的同時,還出口至亞非歐美的40多個國家和地區,廣泛應用于汽車、家電、石油化工、機械制造、能源交通、金屬制品、航天航空、核電、電子儀表等行業。 (一)產業布局:不銹鋼“南滬北太” 我國不銹鋼產業起步晚,技術水平低,直至20世紀末,年產量還僅有22萬t,而國內不銹鋼消費量超過100萬t,絕大部分依賴進口。此外,我國不銹鋼生產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很大,不僅數量不足、產量質量差,而且工藝設備落后,遠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不銹鋼品質的要求。石啟榮認為,作為一個不銹鋼消費大國,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未來我國不銹鋼消費量、消費檔次將呈幾何式快速提升,必須在國內布局若干個不銹鋼生產基地。 當時,國內僅有太鋼等少數企業有一定的不銹鋼生產基礎。石啟榮認為,不銹鋼工程投資大,生產技術要求高,并非一般企業所能承擔。寶鋼具有很強的技術和資金實力,所處的上海市及周邊地區又是我國不銹鋼消費較大的地區,從布局上來看,在上海建設不銹鋼基地是合適的。而地處北方的太鋼已經具備了一定的不銹鋼生產技術和經驗,當時正在對1549mm熱連軋機進行改造,計劃將不銹鋼產量提升到40萬t,不銹鋼基地的雛形已經初步形成。盡管當時國內不銹鋼消費量只有100多萬t,但考慮到未來的消費潛力,石啟榮大膽提出,中國要建設兩個百萬噸級的不銹鋼生產基地,即“南滬北太”(南寶鋼、北太鋼)的戰略布局。 寶鋼與上鋼聯合以后,將一鋼公司定位為不銹鋼精品生產和研發基地。寶鋼一、二、三期基本建成后,寶鋼已成為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鋼鐵企業,并開始著手重點建設不銹鋼基地,石啟榮也多次建議寶鋼加快不銹鋼生產線的建設。1999年12月,寶鋼上報了一鋼不銹鋼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石啟榮同志時任中咨公司專家委員會主任,他組織相關專家對該項目進行評估,他認為項目可研報告中的方案不可行,存在的問題包括:一、方案提出的年產不銹鋼46萬t,規模明顯偏小,無法發揮規模效益。沒有一定的規模,在國際上就沒有競爭力。二、原上鋼三廠與德國克虜伯合資建設生產線,與寶鋼集團提出的在一鋼建設不銹鋼生產線,二者規模相當,屬于重復建設。三、產品方案不合理,無法充分發揮軋機的生產能力,經濟效益差?;谏鲜鲈?,石啟榮要求寶鋼調整方案重新上報。 根據石啟榮的建議,寶鋼重新編制了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提出:上鋼三廠與德國克虜伯合資公司只建設冷軋工程,不再建設冶煉及熱軋生產線;一鋼不擴大煉鐵及煉鋼能力,僅增加產品品種、提高質量、改善環境、提高效益,擬建設1700mm熱連軋機組,不銹鋼及碳鋼均可在1700mm熱連軋機上軋制。項目投資110億元,年產不銹鋼增加到70萬t。雖然石啟榮心中理想的不銹鋼基地要達到百萬噸級別,但考慮到我國不銹鋼產業發展基礎薄弱,投資數額巨大,國際競爭激烈,建成百萬噸級確實需要承擔一定的風險,最終,石啟榮還是同意了寶鋼不銹鋼基地的建設方案,但提出要預留將來在70萬t基礎上翻一番的可能性,將來一定要突破百萬噸。 2001年6月,一鋼不銹鋼項目破土動工。經過兩年半的建設,2003年12月,項目建成投產。隨著我國不銹鋼市場的迅猛發展,“十五”期間,寶鋼又對一鋼進行了不銹鋼擴建。2005年5月,不銹鋼擴建工程建成投產,一鋼形成了不銹鋼板坯144萬t、不銹鋼熱軋卷128.5萬t的生產能力,成為我國重要的不銹鋼生產基地,也達到了石啟榮同志以前提出的建設百萬噸級不銹鋼生產基地的目標要求。此后,一鋼陸續配套建設了不銹鋼深加工項目,包括不銹鋼冷軋生產線、不銹鋼熱軋酸洗退火生產線等,形成了從不銹鋼冶煉到冷軋的完整生產體系。與此同時,太鋼完成了50萬t不銹鋼改造工程,并開工建設150萬t不銹鋼生產線。 石啟榮同志調研寶鋼不銹鋼生產線 至此,我國不銹鋼“南滬北太”的戰略格局正式形成,為緩解我國不銹鋼的供需矛盾,乃至后來發展成為世界不銹鋼第一生產大國作出了重要貢獻。 (二)高瞻遠矚,合資生產汽車板 21世紀初,汽車產業快速發展,對汽車板的需求量急速增長。2002年,我國汽車銷量達到325萬輛,用于汽車整車制造的鋼材達到590萬t。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汽車用鋼消費量呈幾何式增長。中國這一巨大市場獲得了全球主要汽車板生產企業的廣泛青睞,新日鐵、阿賽洛、蒂森克虜伯、浦項等世界鋼鐵巨頭一方面增加對我國的出口,另一方面為降低成本、占領市場而緊隨主要用戶(汽車廠商)直接進入中國市場。中國市場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際市場,競爭愈加激烈。 汽車板尤其是高檔轎車用板,是技術含量很高的產品,生產難度大,其產品質量涉及從原料直至最終產品的每一道工序和環節,任何環節存在問題或技術水平不高,都難以保證最終的產品質量,不僅僅要有較好的硬件支撐,更需要高水平的軟件條件??梢哉f,汽車板制造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一個國家的鋼鐵工業整體水平。石啟榮深悟其道,他經常像講故事一樣說起這件事:寶鋼決策前期,冶金部率隊考察日本新日鐵,考察團乘坐的是大使館的國產轎車,但根本追不上日本車。駕駛員只能拼命加速,結果汽車不堪重負拋了錨,插著國旗的中國轎車只能眼睜睜地被日本車拖走。大使館用的車是我們最好的轎車了,面板用的是熱軋鋼板,既厚又重還生銹,涂漆后光潔度也不好,而日本車用的是冷軋板,酸洗、鍍鋅,輕盈、透亮…… 二期建成后,雖然寶鋼能勉強生產出“O5”板(德國對高檔汽車面板確定的國家標準代號,是高端冷軋產品),但經10年的努力,生產“O5”板的成材率不到 70%,也未得到用戶的認可,主要是二期設備、2050mm熱連軋機和2030mm 冷連軋機工藝上的限制。 為此,石啟榮在會見德國西馬克公司總裁巴爾特先生時提出了2050mm熱連軋機及2030mm冷連軋機不能生產汽車板的問題,他回答是中方沒有要求生產汽車板。石啟榮表示中方當時并不知道生產汽車板需要的條件,德方應在產品方案中提出來供我們選擇。巴爾特先生解釋說,當時面臨日本三菱重工激烈的競爭,如果增加汽車板,在裝備上需要增加很多東西,如軋輥磨床,再加上知識產權等,價格就會相應增加,西馬克公司將失去優勢,無法獲得合同。另外,2030mm冷連軋機的合同早就實施了,再增加設備也是個問題。 汽車板生產線 石啟榮同志冷靜地分析國內外汽車板的發展形勢,他認為,國內汽車板生產技術要達到國際一流水平,短期內難度極大,仍需要一個漫長的研發過程。要實現跨越式發展,就要積極謀取與國外合資合作,以獲取先進的生產技術。他對中外合資或合作的利弊進行了客觀剖析,有利的一面:一是可以實現汽車板技術的跨越式發展,滿足與汽車廠商同步開發、同步認證、同步供應的要求;二是能夠使寶鋼很快參與新一輪世界汽車板標準的制定過程,力爭在國內形成統一的標準;三是通過合資或合作,寶鋼可以參與世界著名鋼鐵公司新產品開發;四是順應全球一體化發展趨勢,與國際先進企業結成戰略聯盟,并向產、銷、研更深層面的合作方向發展。但也要考慮不利的一面,必須讓出部分市場和項目的效益,且外方未必同意由寶鋼控股。當時中國擁有很大的汽車板消費市場,且增長空間巨大,全球汽車板巨頭都將目光瞄準中國市場,積極尋求合資合作。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如果寶鋼不能迅速提高汽車板生產技術水平和競爭力,將會失去更多的市場和利益。 權衡利弊,總體來說,只要中方企業控股,合資合作就利大于弊。于是,石啟榮同志建議寶鋼積極與世界主要汽車板生產商開展交流、合作。當時,世界前兩大鋼鐵企業——日本的新日鐵和歐洲的阿賽洛公司,提出愿意轉讓其先進的技術,與寶鋼合資建設汽車板生產線,產品主要用于日本、歐洲在中國的汽車制造合資企業, 但前提條件是外方的股權比例不得低于50%。相關部門、行業專家對引進國外技術發展汽車板都持肯定態度,但允許外資持股50%讓很多人無法接受,大多持反對意見。他們認為,舉全國之力建成的寶鋼,是中國鋼鐵工業的代表,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拿中國最好的鋼廠與國外合作,還讓外資占一半的股份,感情上令人難以接受,國家計委主管鋼鐵的同志首先不同意合資事宜。 石啟榮向朱镕基總理請示關于寶鋼合資建設汽車板生產線的事。朱镕基總理說:“石啟榮啊,我一共就這么點兒好東西,不能給賣了啊?!笔瘑s解釋說,賣這點兒好東西是為了得到更多的好東西,對中國鋼鐵工業的發展總體利大于弊。朱總理同意了石啟榮的看法,項目很快獲得了批準。2003年,寶鋼、新日鐵、阿賽洛成立合資公司,建設1800mm冷軋汽車板生產線,投資額65億元,寶鋼持股50%、新日鐵持股38%、阿賽洛持股12%。 2004年12月6日,項目成功軋制出第一卷鋼板。 合資項目軋制的第一卷鋼板 2005年3月,項目正式投產。由于熱軋板是2050mm軋機供應,質量達不到要求,只好再建1850mm熱軋機。寶鋼至此掌握了生產汽車板的關鍵技術,并迅速占領國內市場,大大降低了下游汽車行業的制造成本。 截至2015年年底,寶鋼汽車板銷量累計6500萬t,擁有50%的市場份額,是國內能夠生產各種強度汽車板獨一無二的龍頭,引領了國內汽車板及汽車制造業的技術發展與進步,而且產品已經走出國門,遠銷海內外。 (三)協調建設,5m寬厚板軋機 寬厚板軋機通常是指寬度3500mm(3.5m)以上的厚板軋機,產品主要用于天然氣管線、造船、軍艦、高壓鍋爐、核電、橋梁等。 21世紀初,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家對寬厚板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尤其是造船板)。 當時鋼鐵企業板材生產寬度基本都在3.5m以下,僅舞陽鋼廠有一套4.2m寬厚板軋機,但也很難生產寬度4m以上的鋼板,產品遠遠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高強度造船板(EH36以上,F級)、油氣輸送大直徑直縫焊管用鋼板(X70及以上級)、厚度100mm以上的高壓鍋爐板全部依賴進口。更為重要的是,隨著我國加強國防建設,對鋼板的性能和質量要求越來越高。石啟榮清晰地認識到,民用設施花高價進口寬厚板,花點兒錢我們認了,但艦艇等軍工用板是花錢也買不到的??v觀全世界,5m以上寬厚板軋機共13套,日本擁有8套,美、英、德、俄等大國都至少有一套,而我國當時一套也沒有,從某種程度上講,寬厚板軋機代表了一個國家工業和國防的發展水平,是綜合國力的表現。我國是世界第一產鋼大國,卻沒有一套高水平的寬厚板軋機,與鋼鐵大國的地位極不相稱,中國必須擁有自己的寬厚板軋機! 當時,國內船舶市場供不應求,上海外高橋造船廠大規模新建生產線搶占市場,但苦于資金不足。外高橋廠希望同屬上海又是產品供應端的寶鋼能夠參股提供資金支持。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原第六機械工業部)有關負責同志與計委領導進行了溝通匯報,希望協調寶鋼參與外高橋造船廠建設,時任計委常務副主任的甘子玉建議請石啟榮認真研究并協調處理。石啟榮與時任寶鋼董事長黎明進行了溝通,黎明提出,寶鋼可以投資參股建設外高橋造船生產線,但希望國家計委批準寶鋼建設一臺5m寬厚板軋機,產品可以供應外高橋造船廠。建設5m寬厚板軋機,黎明的這個想法與石啟榮不謀而合。石啟榮認為,就資金實力而言,當時只有寶鋼能夠承擔投資風險,寶鋼建寬厚板軋機,無論建成后產品、市場如何,即使投資失敗,一定程度上也是在為國家承擔義務。 2009年,石啟榮、黎明、董建華討論寶鋼項目海運問題在香港留影照片 于是,石啟榮同志積極呼吁寶鋼加快建設5m寬厚板軋機。 21世紀前后,為抑制物價快速上漲,避免通貨膨脹,國家提出盡量減少固定資產投資以平抑物價。鋼鐵項目投資大,首當其沖成為被重點調控的對象。在這樣的背景下,寶鋼5m寬厚板軋機項目遲遲未能獲得國家計委的批復。石啟榮心急如焚,他一方面要求中咨公司做好調研論證工作,另一方面又積極協調國家計委等相關部門。 在一次會議上,石啟榮同志見到了朱镕基總理,他詳細陳述了建設5m寬厚板軋機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并請示能否啟動項目建設。朱總理表示,個別問題個別處理,對于需要的項目,只要企業愿意建設,國家全力支持。 在石啟榮的推動下,寶鋼很快再次上報了項目申請報告,經中咨公司評估后,順利得到了原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現國家發展改革委)的批準。2002年下半年,項目開工建設。2005年3月,代表著寬厚板生產技術水平、擁有世界上最先進工藝設備的寶鋼寬厚板項目正式投產。這是我國第一臺5m軋機,設備國產化率超過了90%,采用了高性能軋機及高精度軋制技術、在線自動化超聲波探傷等先進的技術和裝備,打破了國際上對高端寬厚板的壟斷。值得一提的是,項目總投資68億元,在投產后短短的三年內,就全部回收了投資,成為名副其實的“印鈔機”,該項目不僅僅獲得了豐厚的收益,更為國防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 5m寬厚板軋機 (四)破解障礙,建設四號大高爐 寶鋼三期建成后,一、二、三期工程內容組成寶鋼集團的核心——寶鋼分公司,通常稱“寶鋼大院”。寶鋼分公司主體冶煉裝備包括:3座4000m3級高爐、3座350t轉爐、2座250t轉爐和1座150t超高功率直流電弧爐。3座高爐容積合計12476m3,設計生產能力1050萬t/年;5座轉爐設計生產能力970萬t/年(不含電弧爐生產能力)。按照設計生產能力,煉鐵系統和煉鋼系統產能整體較為匹配(如鐵水有富余,可用于電弧爐煉鋼)。 石啟榮同志時任中咨公司專家委員會顧問,他時刻關注鋼鐵工業的技術升級與發展。他意識到,近年來隨著轉爐頂底復吹、濺渣護爐、鐵水預處理等新工藝、新技術的應用,以及操作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轉爐冶煉周期普遍由40分鐘至45分鐘縮短到35分鐘至40分鐘,平均爐齡由2000多爐提高到10000爐以上,煉鋼生產能力已有較大幅度的提升。經重新核算,寶鋼分公司5座轉爐的生產能力可以達到1450萬t/年。從鐵、鋼能力匹配來看,煉鐵能力不足制約了煉鋼能力的發揮,約有400萬t/年轉爐煉鋼能力不能有效利用,亟須配套完善以發揮國內最先進煉鋼系統的裝備能力。 于是,石啟榮同志建議寶鋼增加一座4000m3級高爐,并配套建設1880mm熱連軋機組,實現煉鐵、煉鋼、軋鋼全流程的匹配。由于是對現有工藝流程的填平補齊,項目投資少、見效快、效益好,有利于寶鋼分公司進一步挖掘現代化裝備的潛力,發揮技術和人才優勢,多生產國家急需的汽車板、冷軋硅鋼片、電鍍鋅板、 電鍍錫板、寬厚板、油氣輸送管線等高附加值產品,提高國際競爭力。 按照石啟榮的建議,寶鋼很快編制了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擬建設四號4747m3高爐、三熱軋1880mm熱軋機組、五冷軋1800mm冷軋機組。 意想不到的是,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上報過程中卻遇到了意外的阻力,冶金部個別權威專家反對建設4號高爐,甚至還傳聞是朱镕基總理反對。 于是,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對4號高爐的建設計劃被迫擱置。 4號4747m3高爐 石啟榮同志得知此事后,覺得事有蹊蹺,為了穩妥起見,他決定查明事情的真相。在一次全國政協會議上,他見到朱镕基總理,當面請示是不是總理不同意建設4號高爐。朱镕基總理答復說:“沒有這樣的事,只要有效益,別說上4號高爐,上5 號高爐我也不反對?!绷私獾绞虑榈恼嫦嗪螅瘑s立即向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主管鋼鐵行業的副主任張國寶澄清沒有任何根據的傳言。很快4號高爐可行性研究報告得到了核準。2005年4月27日,寶鋼4號高爐建成投產,新增煉鐵產能400萬t,寶鋼分公司總產能達到1600萬t,各工序平衡配套、能力充分發揮,同時進一步豐富了寶鋼的產品結構,提升了產品檔次。 (五)注重環保,引入煉鐵新技術 傳統的長流程鋼鐵冶煉生產為:焦化—燒結—高爐煉鐵—轉爐煉鋼—熱軋工藝,流程長,污染大,且需要大量的煉焦煤。 COREX熔融還原技術,是一種用煤和鐵礦生產鐵水的非焦煉鐵新工藝,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代替傳統的“焦化—燒結—高爐煉鐵”流程。與傳統的高爐煉鐵流程相比,COREX不用焦炭,有利于節約短缺的焦煤資源,不需要焦化、燒結等工序,具有污染小、能耗低、投資低、生產調度靈活等特點,屬清潔生產工藝。 COREX工藝流程示意圖 20世紀80年代以來,奧地利、日本、原蘇聯、澳大利亞等國都在積極開發研究熔融還原新工藝,其中奧地利奧鋼聯在實現該技術工業化方面處于領先地位。1987年年底,由奧鋼聯設計,在南非伊斯科公司比勒陀利亞鋼鐵廠建成一套年產30萬t鐵的工業生產裝置(C1000型COREX爐),實現了產業化生產。 石啟榮很早就關注熔融還原工藝技術的發展。他認為,與西方發達國家不同,中國因工業化時間短,廢鋼積蓄量嚴重不足,利用廢鋼為原料煉鋼(短流程工藝)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難以普及,從礦石中煉鐵仍是我國鋼鐵生產的主導模式。熔融還原煉鐵工藝與高爐煉鐵相比,具有高效、優質、低耗、節能、清潔、緊湊等方面的先進性,是鋼鐵工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有望成為世界鋼鐵工業又一次歷史性的重大變革。 1993年7月,石啟榮組團赴南非伊斯科公司考察COREX熔融還原煉鐵工藝??疾斓哪康氖橇私?COREX技術的可靠性、生產運轉的穩定性、經濟效益和各項技術經濟指標??疾靾F由石啟榮任團長,國家計委、寧波市政府、冶金工業部、中咨公司、寶鋼集團、北京鋼鐵設計研究總院、上海冶金設計研究院等領導參加。南非伊斯科公司擁有當時世界上第一座 C1000熔融還原煉鐵爐,得到了國際鋼鐵界的廣泛關注,石啟榮一行是伊斯科公司接待考察COREX工藝的第503個考察團。 通過對奧鋼聯和伊斯科公司COREX裝置的考察和交流,考察團一致認為:伊斯科公司的實踐證明,COREX技術是成功的、先進的、可靠的。在向國家計委提交的報告中,石啟榮建議:為使我國鋼鐵工業迎頭趕上世界先進水平,我們應不失時機地盡早決策, 在我國建設一座全新流程的年產150萬t的鋼鐵示范工廠。但作為前沿技術,該工藝仍需進一步完善和發展,包括能采用粉礦作原料的COREX工藝、爐頂煤氣的優化利用、隨制氧產生的大量氮氣和稀有氣體的充分使用等尚需研究開發。此外,寶鋼領導黎明此前也前往考察過,同樣主張在寶鋼建設該工藝設施。 2005年,由于上海浦東鋼廠(原上鋼三廠)廠區規劃為2008年上海世博會用地,浦鋼整體搬遷至寶山區羅涇新廠區,考慮到浦東鋼廠沒有煉鐵工序,需要新建煉鐵。石啟榮同志向時任寶鋼董事長謝企華同志建議,在對奧鋼聯COREX技術進行充分吸收、消化和開發的基礎上,在羅涇廠區建設世界上最先進的COREX C3000型熔融還原煉鐵爐,作為我國乃至世界上熔融還原示范性工廠。 寶鋼技術力量雄厚、綜合實力和抗風險能力強,是我國最適宜首先采用COREX新技術的鋼鐵企業。謝企華與石啟榮不謀而合,同意石啟榮的建議。 這時南非薩達哈、印度金達爾分別建成投產2座C2000爐,韓國浦項1座C2000爐也建成投產。寶鋼組織專家考察上述幾家生產情況后,在改進十余項措施的基礎上決定建設C3000熔融還原爐。 原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徐樂江(左四)和石啟榮同志在韓國浦項參觀 2005年6月,全球最大的C3000型COREX爐在寶鋼羅涇廠區開工建設,2007年11月建成投產,設計年產鐵水150萬t。在第一座投入生產后,又陸續改進十余項措施。2008年4月,開始建設第二座COREX爐,2011年建成投產。經過生產考核,認為該工藝技術是成功的,只是由于原料需進口球團礦(價格高),以及煤氣未能充分利用等原因導致煉鐵成本比高爐偏高約100元/t。 后來,考慮到新疆地區煤炭資源豐富且鐵礦價格低,更有利于COREX的生產運行,2012年1月,浦鋼的兩座COREX爐搬遷至新疆八一鋼鐵公司。2015年6月,八一鋼鐵兩座COREX爐成功點火開爐。 寶鋼COREX主體裝備 COREX技術引進后,經多年的消化、吸收和再創新,生產工藝得到進一步優化,污染物排放大幅降低(二氧化硫排放量只是傳統高爐的4%),能耗更低,更加環保,這一全球最先進的煉鐵生產技術已經在中國這塊沃土上生根開花,對我國鋼鐵工業的技術進步起到了積極的示范作用,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五)湛江鋼鐵,實現鋼鐵“強國夢” 經過20年的發展,寶鋼所在地區已由偏僻的寶山縣變成了繁榮的上海市寶山區,廠區周邊被高樓大廈包圍,大大壓縮了寶鋼在上海發展的空間。石啟榮同志開始思考寶鋼的后續發展問題,寶鋼雖然有了今天,但未來的出路在哪里? 早在1992年,石啟榮同志主持編制了《我國新建鋼鐵大廠廠址比選研究》,對廣東湛江、江蘇連云港、山東日照、河北曹妃甸、浙江寧波等多個有代表性的沿海地區進行了深入的廠址比選論證。研究報告指出,廣東湛江地區鋼材市場需求旺盛,環保容量大,有天然的深水航道,內陸海陸運輸十分便利,是理想的廠址。 2003年,石啟榮同志組織專家隊伍,再次到湛江東海島調研。會上,石啟榮聽取了廣東省領導對湛江鋼鐵基地建設的想法。時任廣東省常務副省長鐘陽勝提出,廣東省正在規劃由廣鋼、韶鋼建設千萬噸鋼鐵基地。石啟榮指出,廣鋼、韶鋼和廣東國資委可以出巨資建設千萬噸鋼鐵廠,但要建設擁有先進技術、科學管理和高附加值產品的現代化鋼鐵廠,僅靠廣東是遠遠達不到目標的,湛江東海島是我國不可多得的建設千萬噸級沿海鋼鐵大廠的優良廠址,不能用做西服的料做坎肩。石啟榮推薦寶鋼來建設湛江鋼鐵基地,并承諾只要廣東點頭,他有把握把寶鋼這個“金鳳凰”引進來。鐘陽勝非常贊同石啟榮的建議,表示將提請廣東省委常務會議上討論,一個月之后給予明確的答復。不到一個月,鐘陽勝回復石啟榮,經省委討論,同意引入寶鋼,推進湛江鋼鐵基地建設,“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之后,石啟榮同志找到了時任寶鋼董事長謝啟華,向她分析寶鋼發展的形勢、寶鋼在上海未來面臨的困難,建議寶鋼加快在華南沿海布局,占領廣東和東南亞鋼材市場。謝啟華同志當時也在考慮在上海之外另辟基地,正苦于沒有合適的廠址和時機,兩人一拍即合。可以說,石啟榮為廣東和寶鋼做成了一個大媒。 之后的幾年,石啟榮同志每年都要到廣東省湛江市考察,每次都受到廣東省主要領導接見,他與廣東省領導和寶鋼領導多次協商、 溝通,就投資合作方式進行協調,積極推進基地前期工作。為解決引入寶鋼與廣東省屬鋼鐵企業之間的矛盾,優化產業布局,提高區域市場競爭力,石啟榮建議,由寶鋼跨區域重組廣鋼、韶鋼和珠江鋼鐵廠,實現對廣東省屬鋼鐵企業控股,收購資金可以作為省屬企業投資湛江鋼鐵基地的股份。但好事多磨,這個思路遭到廣州市政府、廣鋼、韶鋼的抵制,重組事宜進展緩慢甚至停滯。石啟榮同志向時任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同志介紹了聯合重組的思路,當時張德江書記未提出明確意見。第二年,石啟榮再次向張德江書記、黃華華省長提出上述建議。到了第三年,石啟榮向廣東省主要領導說,同一計謀做參謀的只提三次,以后不會再提。這次,張德江同志指示,要求廣東省政府按照石啟榮的思路積極推進重組事宜。此后,汪洋同志接任廣東省委書記,為加快重組事宜,推進湛江鋼鐵基地的建設,汪洋明確提出:“廣州市是廣東省的廣州市,廣州市和廣鋼、韶鋼要服從大局”,在對廣州市進行了一系列的人事調整后,徹底掃除了寶鋼聯合重組廣鋼(其間珠江鋼鐵廠倒閉)、韶鋼的障礙。 湛江鋼鐵基地示意圖 此后,寶鋼集團按照石啟榮的建議,跨區域重組了廣鋼和韶鋼,重組完成后,關閉了廣鋼白鶴洞生產基地。2004年12月,廣東省政府與寶鋼向國家發改委聯合上報《湛江鋼鐵基地項目核準申請報告》。2005年,中咨公司對申請報告進行了評估,專家委員會顧問石啟榮同志又多次召開專家會議、實地調研,完善項目產品方案、優化總圖布置。2006年,經石啟榮同意,中咨公司出具了加快建設湛江鋼鐵基地的評估意見,認為湛江鋼鐵基地項目的建設,不是簡單的上新項目,而是以淘汰落后、城市鋼廠搬遷為基礎,與控制總量、 布局調整、科技創新、企業重組、節能減排相結合,充分發揮市場環境、生態環境和要素制約形成的倒逼機制,以先進產能淘汰落后產能,加快推進鋼鐵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2008年,項目獲得國家發改委開展前期工作的“路條”。2012年5月,經國務院同意,寶鋼湛江鋼鐵基地正式獲得批準。獲得批文的當天,湛江市長親吻批文的畫面,盡管遭到了媒體的口誅筆伐,但也反映了湛江鋼鐵基地項目的來之不易。 2013年7月,寶鋼湛江鋼鐵基地開工建設,年逾八旬的石啟榮同志參加了開工典禮。2015年9月26日,1號高爐點火,標志著湛江鋼鐵基地正式投產。這是繼30年前上海寶鋼1號高爐點火后,又一個現代化大型鋼鐵基地誕生,湛江鋼鐵基地主要產品為熱軋板、厚板、冷軋板、硅鋼,形成與上?;胤止f同、產線互補的品種格局。湛江鋼鐵基地建成后,寶鋼將繼續保持國內領先、國際一流鋼鐵企業的地位,并繼續擴大寶鋼鋼材的市場。 寶鋼湛江鋼鐵基地開工建設和1號高爐點火 寶鋼原董事長、冶金部副部長黎明同志說:“沒有三期,就沒有現代化的寶鋼;沒有湛江,就沒有寶鋼的未來?!?/span> 石啟榮同志經常說:“鄧小平同志早就高瞻遠矚地認為,‘歷史將證明,建設寶鋼是正確的?!拷撹F就像寶鋼初期決策一樣,短期內可能會受到各方的質疑,但歷史終將證明湛江鋼鐵的價值, 湛江鋼鐵就是我國鋼鐵工業發展的強國夢?!?/span> 事實上,這個證明根本不需要很遠的未來,湛江鋼鐵基地在建成投產后的第二年即2016年就實現了盈利。 07 小小故事,鋼鐵興業識真君 故事一:日本人曾懷疑中國能否建成現代化的鋼鐵廠 寶鋼決定上馬后,日本當時就有人提出疑問,“給你們供應設備,你們能不能建設出來一個現代化的鋼鐵企業?” 誠然,以當時中國的施工技術和能力,要建設一個現代化的鋼鐵企業,難度實在太大。 鋼結構廠房、高強度螺栓、鋼制腳手架,這些都是新鮮事物, 用傳統的混凝土廠房、普通螺栓、竹制腳手架,遠遠達不到建設現代化鋼廠的要求。但全國齊心協力,克服重重困難,最終完成了這一壯舉。以模板為例,我國混凝土澆筑一直使用木模板,強度低、易變形、表面粗糙、漏漿嚴重,日本已經普遍使用性能優越的鋼模板。寶鋼混凝土澆筑面積達650萬m3,必須采用鋼模板。起初,寶鋼技術人員不知道鋼模板需要成套使用,兩兩配對,通俗地說有“公”“母”之分,于是自行設計制造了鋼模板,卻屢受漏漿困擾。就在這個時候,日本提出高價出售鋼模板專利。為了節省寶貴的外匯,石啟榮指出:“不能連小小的鋼模板都需要引進,那得花多少冤枉錢!”于是,他要求寶鋼引進數套鋼模板,組織人員進行技術攻關,經多次試驗,最終攻克了“漏漿”這一難題,之后鋼模板迅即在全國得以推廣。 故事二:虛心接受“水洗石灰石”新理念 新中國成立初期,從鞍鋼恢復生產到建設三大工程,一直都是蘇聯的援助和企業生產管理模式,雖然有我們自己的“兩參一改三結合”(毛主席稱之為《鞍鋼憲法》),但技術上仍然是追求產量而忽視效益,不注重節約能源。例如,我國高爐煉鐵生產采用“大風、高溫、高冶煉強度”的方針,歐美日則普遍采用精料、低能耗、低渣量、高效益、長爐齡的理念。 對于“水洗”石灰石(冶煉所需的輔料),石啟榮從沒有見過,也沒有聽說過,令他百思不得其解。 后來在日本參觀君津廠高爐時,石啟榮問操作人員,為什么4000m3級大高爐沒有出渣口?對方回答說,出鐵的同時也從鐵口出渣,為了節能,高爐嚴格控制渣量。石啟榮同志恍然大悟,“水洗”石灰石的目的是控制渣量!他說:“雖然我是學鋼鐵的,但通過寶鋼建設,真真切切學到了很多新的鋼鐵知識。” 運往寶鋼的石灰石 故事三:連鑄生產?140mm無縫鋼管 1982年年底,中方一行40余人前往德國西馬克審查2030mm冷連軋機設計,參觀了多家鋼鐵企業。在參觀杜伊斯堡胡金根廠時,石啟榮發現其無縫鋼管管坯是通過連續鑄造生產的,產量很高,遠遠優于國內管坯模鑄—開坯—軋制生產工藝。石啟榮駐足良久,所有參觀人員都離開了,他仍在觀摩。 回國后,石啟榮立即聯系了黎明副部長,告訴他自己的所見所聞。黎明對此非常重視,再次派人組團前往,專門考察無縫鋼管連鑄生產線,最終決定引進該工藝技術。經多輪談判,寶鋼對已有無縫生產線進行了技術改造,新增了150t電爐裝備和圓坯連鑄機, 實現了連鑄管坯生產,既降低了生產成本,也增加了產量。 故事四:高爐風口國產化 高爐風口是極其關鍵的部位,需要具有優良的導熱性和安全穩定性,寶鋼一期高爐風口全部從日本引進。 1982年,石啟榮同志到日本考察,參觀了專門制作高爐風口的梅方機械廠。當時,梅方機械廠高爐風口擁有全球50%的市場占有率,可以在高爐上持續穩定生產一年以上,而當時我國高爐風口每星期都要更換,嚴重影響高爐煉鐵生產效率。石啟榮提出高價引進對方的技術,遭到了委婉拒絕。 回國后,石啟榮組織人員,專門定了一批梅方機械廠制作的高爐風口,對風口進行切割、水壓試驗、射線檢測等,分析化學成分、導熱性、耐蝕性等指標,在“浪費”數百個風口后,終于實現了高爐風口的國產化。至此,我國生產的高爐風口使用壽命也超過一年,寶鋼二期高爐均采用國產風口。 故事五:日本防備石啟榮“偷”技術 寶鋼建設過程中,石啟榮代表中方與日本進行了多次談判。談判過程中,石啟榮提出的一些問題引起了日方注意,后來他們知道石啟榮是鋼鐵內行,多次稱贊,石啟榮先生的技術水平大大的高, 遠高于其行政職位。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此后現場考察鋼鐵企業時,日方不再安排石啟榮近距離考察工藝裝備和技術操作,不再提供相關技術文件。 石啟榮印象比較深刻的是,為了了解UOE(大口徑直縫焊管) 工藝,他多次去日本現場考察,提出多個涉及UOE的技術問題,日方均委婉拒絕回答。每次參觀,都有好幾個人在旁邊“陪同”, 到了焊接工藝時,石啟榮只能在10余米之外的地方“遠眺”,自然也不能同操作人員對話。后來,在德國參觀同樣的UOE生產線時,德國人有問必答,與日方形成了鮮明對比。值得一提的是,寶鋼建設5m寬厚板生產線,同時建設了UOE生產線。 故事六:從不參加寶鋼舉行的宴會 石啟榮同志為了解決項目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往往會獨辟蹊徑、想方設法。但生活上,他卻是個原則性極強的人,嚴格執行國務院代表韓光制定的規定:辦公會議期間,一切費用自理,不參加吃請,不接受禮品。每次去寶鋼工作,石啟榮都是同寶鋼的員工一起在食堂吃飯。 1985年9月,寶鋼一期工程舉行了規模宏大的竣工投產儀式,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參加并對寶鋼項目予以了充分的肯定和贊揚, 但在宴席上并沒有石啟榮的身影。 故事七:他是這樣評價自己的 寶鋼的領導說:“沒有石啟榮同志,就沒有寶鋼三期建設,沒有三期就沒有寶鋼的今天”,“沒有石啟榮同志,就沒有寶鋼的湛江基地,就沒有寶鋼的未來”。 為此我們向石啟榮同志求證,他并不同意這種說法,他說:“我只是提出了一些建議,是寶鋼的領導、廣大冶金建設者和寶鋼職工的辛勤工作以及有關部門和省、市,特別是上海市、廣東省大力支持的結果”。 的確,寶鋼建設得到了上至中央、下至普通百姓的大力支持, 同時,建設寶鋼是一代寶鋼人集體智慧的結晶,他們奉獻了一生中最寶貴的年華,為中國鋼鐵工業發展和現代化建設譜寫了光輝的篇章! 石啟榮同志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不唯書,不唯上,敢言善謀,創造性地解決了寶鋼項目建設過程中的一個又一個難題,為寶鋼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開創了我國現代鋼鐵工業建設的新局面。 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寶鋼人是不會忘記他的。 注:原文載自中咨智庫公眾號,撰稿人:陳子琦、谷林、張標。 | |||||
相關鏈接
- 嚴超 嚴碧波 | ?我國新型儲能...2024-07-03
- 曹藝蒙 龍舟 張宇 馬家恒 王鵬...2024-06-28
- 楊凱越 | 企業境外投資研究之二...2024-06-26
- 張健 | 文化傳承視角下的漳州古...2024-06-25
- 潘小海 | 加快產品更新換代 利...2024-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