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國企改革的時間與理論爭論一樣一直都沒有停止過。近期,無論是中國國內還是國際社會對中國國企的討論爭論又多了起來。在中美第五次戰略與經濟對話中,國企改革也成為了一個重要的話題。歐盟委員會在2013年7月與美國的貿易談判中,將適用于國有企業的反壟斷和并購條款列入議程。
美國、中國和歐盟既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三個經濟體,同時也是政治上最有影響力的國家和地區,在相互最重要的雙邊談判(對話)中都不約而同地把中國國企的定位和國企的改革路徑列為重要的議題,可見中國國企的改革問題確實已經跨越國界成為了重要的國際議題。
首先是中國對世界經濟政治特別是世界能源格局的影響力大幅增加;其次是國企特別是能源國企這些年來在對中國乃至世界經濟的影響力大大增強,目前八成大額海外并購來自國企,且主要集中在能源領域;最后是國企尤其是能源國企的優勢地位并非完全靠創新能力與高效率的運營獲得,帶著與政府千絲萬縷的不透明的關系參與市場競爭有違公平的市場原則。
從“奢侈消費”到“壟斷”,國有能源企業一直站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上,改革的呼聲此起彼伏。目前,社會各界對國有大型能源企業的行政壟斷以及嚴重的內部人控制和低效率現象普遍不滿,這與國有企業治理機制不完善以及對壟斷企業缺乏監管等有著密切關系。在市場化已成大勢所趨的背景下,國有企業特別是國有能源企業正在由內而外地推進改革,提升企業競爭力。但目前的改革成果與公眾的期待相比,依然存在一定的距離。國內學者、媒體和社會關于國企央企改革的討論爭論比這要復雜得多,因為這不僅僅有“公平”“透明”與否,“規則如何適應”的爭論,而且往往還參入了“意識形態”、“價值取向”以及“集團利益”、“切身利益”的糾葛。正是在這種既不具備辨明理論是非曲折價值取向、又不能深入探究現實的實踐對日后長遠影響的大環境下,過去十年國企的改革基本處于一種停滯的狀態。
從實踐的角度看,這幾年資源壟斷型的資源型央企特別是能源央企都獲得了較快的發展,資源型央企特別是能源企業的海外并購更是一枝獨秀,擴張極為強勁,這也就造成美國歐盟日益重視中國國企改革的主要原因之一。外國政府的關注和參與是必然的,對中國政府和央企而言也不見得是件壞事,這有可能加快改革的步伐。
中美第五輪戰略與經濟對話,美國歐盟貿易談判所透露出來的內容大致也點明了不遠未來中國國企的改革方向,一是要加快政企分開的改革,讓政企關系在市場上是完全公開的透明的,讓企業成為完全的真正的市場主體;二是要加快社企分離的改革,讓企業成為目標明晰責任明確的企業,讓國企的“預算約束”能真正硬起來。
國企改革是要進一步明晰企業與政府、企業與社會的關系,是企業的定位問題。有許多改革是一次性的,而且主動權往往不在企業里,驅動力和選擇權多在政府手里,特別是能源企業改革。盡管主動權不在企業手里,但企業的互動配合也非常重要,國企改革必須有政府、企業、社會和各利益相關方共同努力才能成功。
與過去三十年幾次大的國企改革歷程相比,這一次的深度和廣度將是前所未有的,它的理論意義、歷史意義和國際影響力也將是深遠的,因此,它的難度也是最大的。國企改革是個老話題,今天迎來了新的挑戰。中國頂層政治家的歷史視野、價值取向和政治擔當至為重要,企業家則主要是對企業的運營效率和可持續發展負責。
?。ū疚恼抡浴吨袊茉磮蟆贰#?/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