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咨視界
北疆先鋒“德治”引領社會綜合治理
| |||||
| |||||
2016年9月,我們在對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進行專題調研的過程中發現,旗委政府于2015年3月提出并組織實施的“德善草原、大美前旗”社會治理工程以及“德治、自治、共治、法治”的“四治”模式,是推進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的生動實踐,促進了邊疆經濟發展與社會和諧穩定。特別是把“德治”作為治本工程,促進了群眾特別是農牧民思想觀念的大轉變、文明習慣的大改善和素質技能的大提升,為建設環境美、風尚美、人文美、秩序美、致富美的“大美前旗”提供了思想保證和良好氛圍。 主要內容:一是思想素質提升教育工程。鄂托克前旗創新實施“智慧黨建”工程,用“互聯網+”思維推動黨的建設和黨的事業聯動發展。他們建成覆蓋至嘎查村的網絡視頻會議系統,居住分散、相距較遠的基層黨組織和農牧民黨員實現了同步參與黨的活動、同步接受學習教育,使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一線通”。在近期開展的“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鄂托克前旗為農牧民黨員發放“兩學一做”一包通,配發黨章黨規、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讀本、學習播放器等,特別是學習播放器錄入學習資料、革命歌曲、生產知識等豐富內容,使文化程度較低、行動不方便的農村牧區黨員也能隨時收聽學習。他們還注重運用境內的延安民族學院城川紀念館、三段地工委革命遺址等紅色資源,開展燭光下的黨課、遺址前的宣誓等紅色教育活動,傳承“紅色基因”。黨員的思想素質普遍提升,基層黨員成為黨的理論和政策的宣講員,增進了廣大農牧民對黨的理解和認同。 二是文明素質提升創建工程。鄂托克前旗大力開展“鄉風文明大行動”,組織嘎查村級干部和農牧民開展公路沿線、家里家外環境衛生整治工作,繪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道德風尚等文化墻和宣傳牌,“德善草原、大美前旗”的宣傳標語隨處可見,“地上種了菜,就不易長草;心中有了善,就不易生惡”之類通俗易懂的道理走上文化墻,潛移默化影響民眾認知。完善村規民約,評選美麗庭院、“北京艾勒”,選樹好婆婆、好媳婦,舉辦“睦鄰”文化節,引導農牧民遵德守禮、文明互助。開展“厚德、惠民、和諧”社區建設,開設道德講堂、明德學堂,建設國學長廊、廉政文化長廊,成立道德評議小組,設立善行義舉“四德”榜,開展“最美”系列評選,注重家庭建設,推選優秀家風家訓,形成以文養德、以評立德、以規促德的德治體系,使文明向善蔚然成風。 三是文化素質提升固本工程。鄂托克前旗積極打造“書香鄂前旗”,開展惠民書展,推行全民閱讀,在社區活動中心、嘎查村活動室、農村牧區黨員中心戶等設立科普書屋,及時補充經典名著、種養殖技術、身心健康等書籍,開展“同讀一本書”讀書交流活動,黨員進牧區、社區進行科普公益宣傳,舉辦圖書下鄉活動、農牧民科學素質專題培訓等,形成了崇尚知識、尊重科學、追求進步的社會取向。同時,支持發展民族文化,組織開展那達慕大會、祭灶、賽馬等群眾性文化活動,依托鄂托克前旗民族職業中學等加強民族工藝培訓和民俗文化傳承,促進了多元文化交流和融合,鞏固了民族團結和穩定。 四是生產技能提升培訓工程。聚焦脫貧致富、產業調整和經濟發展,開展農業知識授課、創業就業培訓,選派專業技術人員到田間地頭幫帶,組織農牧民代表出外參觀見學,組織婦女學習蒙族傳統刺繡等手工藝,幫助農牧民拓寬致富門路、實現個體價值。鄂托克前旗“智慧黨建”網絡平臺上,最近有個《跟韋林花學刺繡》的視頻教程很火。通過這種網絡生產技能培訓,包括敖特在內的很多刺繡愛好者加入了韋林花創辦的維麗青刺繡有限責任公司,通過“公司+農戶+網絡”的模式,把訂單發放到合格熟練繡娘手中,統一加工、銷售,既滿足了不斷增加的客戶需求,帶動了民生發展,又改變了婦女的觀念和生存空間,傳承了民族藝術魁寶。 五是管理素質提升惠民工程。2015年以來,鄂托克前旗結合嘎查村、社區“兩委”換屆選舉,創新完善了以“網格黨小組+網格管理服務團隊”為基本架構的社會治理模式。修訂完善“村規民約”,編制完善“職業規范”和“行業守則”;在村黨支部和村委會之外設立村務監督委員會,變“兩委”為“三委”;推行嘎查村重大事務民主決策“532”工作法、“七步議事法”,瑪拉迪嘎查大水利社區還建立“七人議事小組”,推舉七名德高望重的村民代表進行集體議事,較好地平衡了各方利益關切,維護了和諧穩定,促進了民主自治,帶動了當地發展;在全旗84個嘎查村(社區)建立401個網格,配備466名網格員,整合駐(包)村干部、村(居)委會干部、轄區民警、專職網格員等力量,建立網格管理服務團隊,充當惠民便民服務員、社情民意調研員、文明和諧協管員、矛盾糾紛調解員、政策法律宣講員、社會治安巡防員,團隊成員定點聯系群眾,隨時隨地聽取民眾訴求、解決燃眉之急、化解糾紛矛盾、傳播政策法規,一般每月對服務對象進行1次普遍走訪,摸清實況,掌握民情,心貼心開展專業化服務。一年多的實踐證明,這種管理模式提升了管理效能,拉近了干群關系,把溫暖和實惠送到了群眾手上,使服務他人、貢獻社會成為積極的社會取向。 六是法律意識提升普及工程。鄂托克前旗通過建設法律圖書角、打造法治文化長廊、開設法律講堂和草原巡回法庭、開辟法律宣傳欄、法制宣講團走進牧區、法制書籍走進農家書屋、廣播電視和遠程教育普法等手段,推動法治宣傳向縱深延伸,提高群眾法治意識,培養守法習慣,強化用法觀念,維護法紀權威,做崇德尚法、令行禁止的守法公民。 鄂托克前旗先后被評為國家衛生旗、全國科普示范旗和內蒙古自治區園林旗、文明旗,獲得“全國縣級文明城市”提名,榮膺“首批全國社會治理創新優秀地區”稱號。以“德治”為基礎的“四治”工程在其中發揮了積極作用,表現在:一是有利于成風化人,營造崇德向善氛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德善文化”涵養了淳樸民風,使崇德向善的社會氛圍進一步濃厚,廣大群眾的道德素質顯著提升,精神面貌大為改觀,追求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共同進步成為發展的主旋律,追求物質富裕和精神富足“雙富有”成為群眾的普遍追求。2015年以來,鄂托克前旗共評出各類文明戶460戶、各類先進56人,1人入選中國好人榜,1戶農牧民被評為全國文明家庭,1個嘎查被評為全國文明村鎮。在調研過程中,城川鎮黃海子村農牧民兼網格員陳占智感慨地說:“以前呀,大家光想著自己掙錢、發財致富,集體事情不想理,一丁點利益也不讓,現在不一樣了,自己富了還想著集體經濟要壯大,想著鄰里要和諧、家鄉要漂亮,真是精神多了。” 二是有利于凝心聚力,改善基層綜合治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通過搭建旗、鎮、村、社“四級聯動”網格化治理平臺,實行以“德治”為首的“四治”工程,健全完善了村(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自治體系,形成緊密聯系、利益相關的聚合體,調動了人的主體能動性,延伸和鞏固了基層政權,使嘎查村、社區成為社會治理的穩定器、化解矛盾的減震器和社會和諧的演奏器。以文化人的治理模式提升群眾的審美能力,“天藍、地綠、水清、整潔、文明”形成共識,廣大牧民積極爭創“北京艾勒”、“美麗庭院”、“閂整人家”,城區招商引資與生態建設和諧共進。以德治旗的柔性調控喚醒民眾心靈深處的道德驅動力,影響社會成員的價值選擇和判斷,使見賢思齊、學習先進成為精神自覺,推動社會健康發展。 三是有利于揚善抑惡,增強民眾法治觀念,實現德治法治有機統一。鄂托克前旗地廣人稀,總面積1.218萬平方公里,戶籍總人口7.8萬,蒙古族人口占比29.9%,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61人。通過以“德治”為首的“四治”工程牽引,廣大農牧民的是非善惡標準進一步明確,道德自律促進法紀自覺,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環境逐漸形成。旗內社會秩序較為和諧穩定,受理群眾來信來訪人次、批次呈下降趨勢,沒有發生危害地區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重大政治事件,沒有發生大規模群體性事件,沒有發生社會反響強烈的惡性刑事案件,沒有發生群死群傷的安全事件和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各民族之間以道德教化為共同思想基礎的民族團結統一局面進一步鞏固。 四是有利于以德服眾,轉變干部工作作風,提升服務群眾水平。“德治”工程的實施離不開各級干部的以身作則、率先垂范。鄂托克前旗致力打造“五好三提升”型基層黨組織,督導黨員和干部下沉到一線,把“十個全覆蓋”工程建設好,把脫貧攻堅任務完成好,把產業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好,把村集體經濟發展好,把鄉風文明推進好,廣大黨員干部的宗旨意識和公仆意識不斷增強,為群眾多辦事、辦好事、辦實事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識,修身不嚴、懶政怠政、為官不為的現象呈下降趨勢。2015年,在旗黨委統一組織的對干部工作作風、為民辦事、團結協作、廉潔自律等情況的民主測評中,群眾滿意率超過98%。 五是有利于崇信重義,規范民眾經濟行為,促進經濟發展進步。昂素鎮昂素嘎查牧民孟克巴雅爾秉持“做人有禮、做事有理”的家風,勤勞致富,思維開闊,承包經營草牧場4480畝,飼養牲畜388頭只,自建平層別墅130平米、蒙古包及涼亭300平米,開設“草原書屋”,是遠近聞名的“閂整人家”,2013年成立“新牧區牧家樂文化旅游協會”,兄弟六人組建蒙古民樂組合,依托草原風光、民俗餐飲、特色歌舞等吸引中外游客兩萬多人,營業收入70多萬元,帶動周邊牧民發展旅游、脫貧致富,成為調整產業結構、增加非農收入的“排頭兵”。敖勒召其鎮漫水塘村的李宏家是“最美家庭”和“美麗庭院”示范戶,四世同堂10口人井然有序生活在一起,李宏在青海經營企業20年,堅持“積德行善、誠實守信”,生意興隆。帶著老父親“回鄉帶領村民一塊致富”的叮嚀,李宏回村創辦鄂爾多斯市宏野農牧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投資建設現代農牧業示范基地,試種一些農牧民無能力、無財力、無膽量嘗試的新品種,如今引進種植的黑枸杞、黑青稞、櫻桃已經成功,帶動農牧民趟出一條致富的新路子。鄂托克前旗還適應“互聯網+”新趨勢,支持返鄉大學生等創辦了那達慕、吉萬、可汗蘇力迪等電商企業,致力打造讓“純天然、無公害草原原生態產品”流向世界的平臺,也為農牧民解決了最為困擾他們的銷售問題。鄂托克前旗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積極轉方式、補短板、調結構,利用礦產資源優勢,興建以上海廟國家級能源化工基地為核心的新產業園區,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德治”工程帶動形成的良好人文環境和生態環境,以及孕育而生的科學發展理念和規范經濟秩序,促進了鄂托克前旗經濟發展質量效益的提升。2015年,該旗生產總值127.34億元,增長7.8%,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4.7億元,增長26%,固定資產投資280億元,增長2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億元,增長18.8%,城鄉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3096元和13477元,增長9.5%和10.8%。貧困人口減少3073戶10558人,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連續11年居鄂爾多斯市首位。 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在社會體制改革問題上作出的重大部署。調研中我們感到,鄂托克前旗大力實施以“德治”為首的“四治”工程,是創新社會治理加強基層建設的有益嘗試,也是貫徹落實國家十三五規劃關于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要求的實際舉措,值得肯定和推廣。 ?。ㄔ瓌撐恼拢鏅嗨?,轉載請注明出處) | |||||
相關鏈接
- 采取多種措施 促進校車市場快速發...2018-02-06
- 政府產業投資基金發展的思考與建議2018-01-18
- 導致我互聯網金融風險頻發的八大原...2018-01-08
- 強化創新驅動 加快轉型升級推動海...2018-01-04
- “一帶一路”油氣通道建設的地緣政...2017-12-26
- 關于建設“項目債權眾籌投資平臺”...2017-12-19